罗伯特议事规则-文子
💙

人口结构与人口运动

佛瑞德里希4th
历史的真相,就是每一次朝代更替都伴随着人口结构的改变。 在中国历史上,或者更宽泛一点说,在每个伤害链帝国的历史上,这样的人口结构改变总是以更温顺更缺乏反抗精神的顺民们的大规模死亡为代价实现的! 在青壮成为造反主体人群之前,那些会哭喊着阻拦孩子的老人已经死去了。 在星火燎原式的爆发前,那些有软肋的人都失去了软肋,那些不敢反抗还阻止他人反抗的人们,在社会中等于阻燃剂的存在,都已经死去了。 古人只看到了英雄造时势,时势也造英雄。却没有看到,时势会改造人口结构,而被改变的人口结构,正是新时势的现实基础。 中共国已经形成了老龄化的人口结构,按正常情况看,以中老年人为主体的社会是趋于保守,厌恶变革的。 所以按正常情况看,只要中共的倒行逆施还没有突破大部分顺民的心理底线,只要那些曾被饥饿吓破胆的人还能混到三餐温饱甚至半饱,中共国的红色江山就会铁桶一般不可动摇。 但是在这个老龄化的国家,人们会失去老人,许多家庭正在失去老人。 同时,在这个正步入深度老龄化又深受孝文化影响的国家,许多家族的中青年人也正在放弃未来,放弃对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的执念。 在计生政策、农业人口流向城市、政府对宗族等民间组织的打压数重压力下,底层普通人已由传统的大家庭模式转入现代的小家庭模式。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起到“刹车器”作用的社会心理机制正在失效。 生而无欢,死而何惧? 在漫长的匮乏历史中,底层的生活是充满痛苦的,这痛苦当然会让许多人不那么留恋生命。 如果生活只是一场漫长的挣扎,那么即使胜利无望,反抗到死,也只是在长痛与短痛之间作不算太糟糕的选择。 但传统的中国人是不反抗的,他们宁可自杀,宁可独自咽下所有的委屈,亲手结束自己的痛苦,也不敢用最后的力量去挑战权威。 为什么? 因为他们有软肋。因为在伤害链系统的最底层苦苦挣扎着的他们,有太多牵挂,太多宁死也不敢连累的人。 在没有福利兜底的制度环境里,中国人遇到难处时是只能依靠亲朋戚友的互相接济的。传统的亲友关系并不仅仅意味着血缘的羁绊,也意味着守望相助和多代积累的恩义缠结。 很多人不敢反抗,只敢自杀,是因为只有自杀不会招来株连九族式的报复。在文革时期,有多少自杀者在最后的遗书里还要写上“毛主席万岁”这类效果荒谬得象微博评论区🐶表情一样的句子? 他们害怕连累家人。 但今天的人口结构已经和过去不同了。 害怕连累家人的那一代人是在大家族里成长起来的,是在一个村子收到一份大学录取通知书,家长能挨家挨户去报喜,同时借钱凑学费路费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 他们是欠着亲朋戚友的恩义成长起来的,每一份恩义,都是一根软肋。每一个可能受自己连累的无辜亲友,都是阻止并不在乎自己性命的反抗者将反抗付诸行动的“刹车”。 亲友,是传统社会的社会安全网,也是束缚抗争冲动的柔情之网。 可这样的软肋已经被一根根拔掉,这样的网络已经破碎不堪。 在大家族普遍变成小家庭之后,用来牵绊潜在抗争者的情感之线,就从大家族时代乱麻丛生般的密集状态,变成了小家庭时代细细的几条。 父母,伴侣,孩子。 更准确地说,是思想保守极力阻止孩子挑战权威的父母;是感情深厚到让你不忍令其分担风险的伴侣;是未来还有光明前景的孩子。 顺民是怎样炼成的? 是用还值得留恋的生活和还不忍牵累的亲人炼成的。 这就是人性。 当还值得留恋的生活已经无以为继,当不忍牵累的家人已经消失,当没有孩子的中青年人群失去他们年老的父母,也失去恢复改开时期生活水准的希望,他们还会是顺民吗? 也许还会,毕竟“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想法仍有很大的市场。 但他们还会是中共帝国维持统治所需要的那种顺民吗?还会是保持着改开时期的生产效率,能用自己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为国家做贡献”,养活帝国特权阶层的生产者吗? 恐怕,在帝国剩下的垃圾时间,他们会宁可躺平,做对自己无用也对国家无用的“垃圾人口”。 在存量资源不断减少,生存空间不断收窄,帝国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萎缩,人口结构因天灾人祸正发生系统性改变的历史时期,我们对“中国人”的印象,需要刷新了。 中国人就要不存在了。 他们死了。 最纯正最传统的中国人,那些到死都不会醒悟的人,在肉体上死了。 而他们的孩子,那些半吊子的中国人,则会在精神上死亡。会在发现按传统中国人的信仰,按传统的“活法”活不下去时,信心崩溃,别寻出路。 可是,何来出路。 在中国历史上每到朝代更替之时,就会发生顺民在肉体和精神上的大规模死亡。肉体幸存者在“顺民”精神死亡后会自发转生成“暴民”,完成人口结构的系统性转换。而暴民会象野火一样摧毁旧帝国的残存部分,培养涌现出无数新的小伤害链,这乱世则会象蛊盅一样,让小伤害链们彼此撕咬,最终胜者为王。 一直被吃的人,学会了吃人,并以吃人为出路,最终建起一个吃人的新帝国。 这就是中国历史无数次上演过的治乱循环。 如果没有现代人的存在,如果没有现代建设者的“掺合”,如果没有我们,这条旧路并不会被走出新的花样。
ba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