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对家长说。

1.孩子义务教育,是尽义务,相当于纳税。减负就是少纳税,把选择权给家长。
2.教育孩子怎么做,做什么,本就是家长的责任。不能因为费用问题闹事。这些朋友可能以为教育费用天然就应该国家出,可是,这些偏偏是错的,自古以来,孩子教育的费用就是家长出的。
3.很多人会提到高考这个指挥棒,认为必定在高考中落败。这还是对教育规律的不理解。孩子被《劳动法》《义务教育法》《妇女儿童保护法》的限制,家长感到担心,这是正常的。
4.至于“减负=制造学渣”,这是纯扯淡的事儿。这充分说明了,家长们对教育规律的不了解,不熟悉。
5.有的人担心课外辅导班费用高,那是因为教改初期,课外辅导班的数量供应满足不了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定很多平价的辅导班儿出现,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投入这个事情。
6.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他们是相辅相成,相互塑造的,并且高等教育已经改变了招生策略,那么基础教育的改变已经刻不容缓,
7.为了民族的未来,我们不能一边批评高考公平性差,损害人才,一边积极维护和强化这么落后的制度。
8.他山之石,美国、德国都是不对小孩子进行考试的,也切实可行——取得了很多的诺贝尔奖,经济发达。
9.最后说一下人的生长规律。也就是教育的原理吧。人是动物啊,动物的生长特点,它是特定时期生长特定器官。不同的日龄,各器官的生长强度不一样大。生过孩子的父母一定还记得,你孩子生出来是什么样子的?大脑袋小四肢。后来呢?下肢发育速度最快,脑袋发育最慢。这是我们看到的。还有我们很多没看到的,比如说我们做嗯四维彩超的时候,可以看到孩子的胳膊和腿,在肚子里玩的时候是一样大的,只不过在出生之前和下肢疯狂生长。明显比上肢长的快。出生之后延续着这种生长,以至于在孩子一周岁多的时候,普遍能够依靠下肢行走,也就是俗话说的长出人样了。我说这些,只不过想提醒大家,一个肉眼可见的规律,那就是人体各器官的生长速度是不一样的,它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生长强度。没有人在孩子一出生就锻炼孩子踢足球的,因为下肢支撑不住体重,那样会明显损伤孩子们的健康。
我们学习是依靠大脑这个器官,大脑发育也是比较明显的特点。教育工作者必须迎合这个大脑的发育,才能够培养出人才,否则,事急则不达。大脑的发育高峰和生长高峰重合,大脑的发育,第1阶段就是在出生前后,第2阶段就是在青春期,前一阶段发育的主要是模仿能力,后一阶段发育的是思考能力。
大脑的第2个规律,大脑是高度耗能的器官,它占体重的2%,但是消耗人体90%的葡萄糖,消耗人体大约20%的总能量。在人的进化过程中,能量是非常稀缺的。所以,大脑的特点儿就是特别会偷懒,这样可以节约它的能量,否则,这个人会被残酷的生存竞争淘汰。大脑就相当于我们手机/电脑里面的核心处理器CPU,他的工作是消耗能量的。甚至因为是高效运行的CPU,往往消耗的能量越大,这就是我们的手机里面要找的这个核心处理器总是能有局限的,不会让他无限的强大,因为手机CPU太强大了,就会导致手机待机时间短,发热严重。
鉴于大脑的这两个规律,我们在孩子出生之后进行家教、胎教,重点要做的工作就是提高他的模仿能力和兴趣能力,这个时候更多的是记忆能力的发挥作用。记忆就像手机/电脑的缓存+内存,是CPU的重要辅助。后期,青春期,才是CPU练级的关键,顺应规律,就可以一年之内把高中以前的所有知识学会。因为大脑主要是情绪驱动的,也就是兴趣驱动的,如果没有兴趣,就会怠工。就算很多学生在学校里,题海之下,大多孩子的大脑处于休眠半休眠状态,反而限制了大脑的发育成长。
我在朋友张鹏的文章里读到,国外的很多20岁的年轻人,成熟稳重超过国内33岁的成人。就是因为人家的教育营养更加的符合大脑生长规矩。所以,国外有很多人,没毕业就成就了很大的事业,比如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等人。
——只要不在大脑发育的关键期,伤害它,调动大脑的兴趣,使之驱动大脑的发育,孩子的能力就没有问题。家长们不要杞人忧天,要跟对人(教育专家),多学习人脑的知识,才能把孩子培养成才。
10.至于“减负=制造学渣”这样的谣言,是悲观预期的传染,不是事实。我不屑于批判。心态放正,让时间来见证科学的力量。错误的认识害死人啊!
推荐我们的文章《高考是最不坏的制度吗?》

南京教育局回应“减负等于制造学渣”一事,我想对家长说…

尽管南京教育局减负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一篇文章《给学生减负,南京的家长疯了,南京的教育局也疯了》更是把此事直接推上了热议榜。我仍然想对家长说:
notion image
编辑搜图
网络截图

1.孩子义务教育。

接受义务教育是尽义务,减负相当于减税。把孩子的时间给家长决定,是好事。

2.教育孩子是家长的责任。

不要以为教育费用就应该国家出,自古以来,孩子教育的费用就是家长或孩子本人出的(请在税收中去掉对应税费)。

3.高考指挥棒。

担心在高考中落败。这是孩子被《劳动法》《义务教育法》《妇女儿童保护法》限制,缺乏上升通道的原因。这是家长正常的担心,我也担心。可是,我们该推动修法,而不该削足适履,维持现状。

4.克服恐惧、避免误解。

“减负=制造学渣”是家长们对教育规律的不熟悉产生的误解。这类谣言被传播,是悲观预期的传染,不是事实。劝大家心态放正,让时间来见证科学的力量。(详见第9条)
notion image
编辑搜图
网络截图

5.担心市场不可靠。

怕课外辅导班费用高,负担不起。是因为教改初期,课外辅导班的数量供应少,属于稀缺时期短暂的价格上升。只要改革政策不动摇,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竞争必定引导很多人才和投资,投入到平价的辅导班儿。它会吸引全国的人才,使南京成为中国的教育高地,根本上改变稀缺。

6.改革有先后,欲速则不达。

高等教育已经改变了招生策略,相辅相成的基础教育,也该改变。

7.逻辑一致。

我们不能一边批评高考戕害人才,一边积极维护和强化高考制度。为了民族的未来,也为了我们的孩子,不能再稀里糊涂了。

8.他山之石。

美国、德国都不许考试孩子,教育成果举世瞩目——取得了很多的诺贝尔奖,经济发达,人均收入高。
我在张鹏的文章里读到,国外的很多20岁的年轻人,成熟稳重类似国内33岁的成人。我在上海也亲眼见过一位澳洲男孩,成熟稳重,远超国人。

9.人的生长规律。

不同的年龄,各器官的生长强度不一样。大脑发育特点注定我们欲速则不达。

人脑的发育特征

人脑的发育特征:虽然是终生生长的,可以,强生长时期分两个阶段,第1阶段在出生前到6-8岁,发育的主要是模仿能力和机械记忆;第2阶段在青春期,发育的是思考能力。如果不刻意训练,多数人在青春期结束后的几年里,停止发育,也就是25岁达到脑力高峰。
现代人,生活条件好,新事务多,刺激大脑不断生长,可以看到,很多人在30多岁达到脑力高峰,也有人终生进步,脑力高峰维持到60岁以上。
人脑的工作特征:大脑是高度耗能的器官,它占体重的2%,却消耗人体90%以上的葡萄糖,消耗人体大约20%以上的总能量。又,在人的进化过程中,能量是非常稀缺的。这意味着,高能耗的大脑在生存竞争中是负担,可能被淘汰。于是,变通的方法来了,大脑会休眠——大脑的特点儿就是特别会偷懒,这样可以节约它的能量,避免拥有强大大脑的人被残酷的生存竞争淘汰。
大脑特别会偷懒,关键时刻用不上,岂不是没用了?
不是的,大脑在关键时刻,就不偷懒了。它会感受危险和危机,并深刻处理,非常的智能。主要靠情绪控制,对恐惧和危险记忆深刻,对安全和快乐,则思考深刻,属于兴趣驱动型。
鉴于大脑的这两个特征,我们在孩子出生之后进行家教、胎教,重点要做的工作就是提高他的模仿能力和兴趣能力。这个时候更多的是记忆能力的发挥作用。
记忆就像手机/电脑的缓存+内存,是CPU的重要辅助。青春期才是CPU练级的关键。顺应规律,就可以一年学好高中的所有知识。
兴趣驱动的大脑,没有兴趣就会怠工。就算很多学生在学校题海里,大多孩子的大脑处于休眠半休眠状态,反而限制了大脑的发育成长,降低了学习速度。第八条说的事例,也是人家教育和营养更加的符合大脑生长规律的佐证。
国外有很多人,没毕业就成就了很大的事业,比如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等人。可见,只要在大脑发育的关键期提供充足的营养和足够的兴趣(刺激),让它们共同驱动大脑的发育,孩子的大脑能力就可以变强大。

10.重选拔还是重培养。

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人才。其实我们的高考制度就是在选拔人才,而不仅仅是培养人才。古今中外,进入高等学府被重用的人都是少数。可见,从本质上看,公立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人才,更多的是在选拔人才。它是双职能的。从科举制可以看出,它更偏重选拔。
选拔和培养是两个不同的目的,方向不同,完全无法兼顾。这个矛盾由来已久,并且和教育制度始终相伴。选拔注定了只有少数人成为精英,多数人被耽误;培养则是民族振兴的大业,是全民素质提高的关键。
南京教育局向发达国家学习,为了全民素质,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披荆斩棘,砥砺前行,还要遭受这么多的误解攻击,真是太可怜了。这也突现教育领导们的专业和伟大!
notion image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总结:家长们不要杞人忧天,要跟对人(教育专家),多学习教育相关的知识,才能把孩子培养成才。错误的认识害死人啊!

其次,我想对教育局说。

1.感谢南京教育局大胆地向前迈开这一步,万事开头难。不被理解,而被误会,这恰恰说明了你们的历史责任巨大。为你们的勇敢点赞,相信后代的年轻人会为你们自豪。
2.科学的普及,总要有人推动。有时候甚至会付出很大代价,布鲁诺、哥白尼等人已去,可是,青史留名。自有很多理性的教育专家会站在你们的背后,坚定的支持你们。无数觉醒者愿意和你们在一起,普及科学,消除愚昧。我要告诉你们,你们不孤单!!
3.注意方式方法,使用权力不可以太任性。
4.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定要坚持政策的长期化和配套化,排干沼泽,清除教育腐败。自古以来,南京人杰地灵,今天我们推动他更进一步,让他成为未来中国人才的摇篮。
5.长期化是要避免政策的反复,给大家预期确定性,让市场中从事教育的个体,敢去投入,敢去改善民间的教育条件。
6.配套化就需要不光对义务教育阶段,还要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行政收缩,扩大高校实体的自主权,让市场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7.排干沼泽。就是要坚决和庞大的利益集团作斗争,对教育官僚的消极怠工,毫不手软;对消极抵制教育政策的老师毫不手软;更好的维护教育公平和教育局的权威。
8.降低准入门槛,增加市场竞争。让各种办学机构都能够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来,自由的竞争各种生源。最好是能够把国家的义务教育费用,直接给到每个学生而不是学校和老师。这些样才能够促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从而来提高所有人对教育的认识。
相反的情况是,公立学校对生源的垄断,导致他们没有义务教育家长,向家长传递正确的教育知识。现行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学校,对家长更多的是行政命令式的,包含私货的指令。如果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就会产生平等的个体之间的交流,更有利于教育知识的传播,更有利于提高整个南京市民的教育素质。
9.看看大脑的生理知识,读读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著作。搞清财富产生的机理,更好的完成教育的使命。

第三呢,我就该对老师们说些话了。

1.我理解你们的辛苦,我也知道你们不容易,毕竟经历层层考核,才能够拿到铁饭碗。可是,家长和孩子不应该是你们的肉票,啊,推动教育科学的总体进步,对你们来说,并不一定是坏事,减少官僚对你们发挥专业能力是大大的好事儿。增加紧张,使你们有机会相互学习,互相提高,从而达到更高的水平,这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看似你们失去了高高在上,呵斥家长和学生的权威,其实,你们得到了更多,因为教育的市场化给你们带来了更多的财富,使用金钱要比使用这种特别不稳定的“权威”要好使的多。也更安全。再说了,教育市场化能够让你们摆脱官僚的欺负,能够把心思更多的用于教学研究,也能少了很多身不由己的事儿。再说了,实在不让人紧张,还可以辞职干别的吗?即使,你擅长教学,也有机会去更高薪的地方任职。
2.我实在太爱孩子们了,以至于我厌弃了教育——你相信有此嗯怪事吗?。咱们中国著名的教育专家茅卫东说的话:“因为爱孩子,所以恨教育”,不是我们不明白,当老师们的辛苦,而是老师们应该想到你们的想法和效果之间存在着截然相反的结果。
3.
4.
5.
6.
7.

因为爱孩子,所以恨教育。

《茅卫东:老师,你不能亲手把学校变成监狱,将自己变成狱卒!》
《茅卫东:和家长一起逼死了一群的学生,那都是他们心理脆弱;学生杀了一两个老师,你们就哭天喊地要“自保”,你们还要脸吗?》
《学生说:二十年过去了,我依然非常怀念那时的高三课堂》
《茅卫东:给青年教师的10个忠告》
毛卫东老师都已经说了这么多了,我就不说了,大家自己你去看吧。
茅卫东:警惕害马之群 几年前我就说过,很多家长宁可让孩子在体制内死亡,也不想看到孩子在体制外受伤。 这话不是针对公立学校,而是针对一切常规和世俗。许多私立学校的变态,相对公立学校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相对于现实教育的变态,我以为一些家长的愚蠢和冷血更是不可理喻。似乎只要孩子不死,就有理由让他继续承受这种残酷。哪天孩子坚持不住了,家长的困惑更大于痛苦:怎么别人都能坚持,你就受不了呢?
《死再多的孩子也已经无法改变那些愚蠢的父母和老师》
《“妈妈,你当初为什么不逼我?”》
#关于“诡辩”的故事#(转)
柏拉图的弟子请柏拉图解释什么叫“诡辩”。
柏拉图说:“某天,我家来了两个客人。
一个干净,一个很脏。
我请他们洗澡,你说哪个会去洗澡?”
弟子脱口而出:“当然是脏人。”
“不,是干净人,因他养成了习惯。”
“对,是干净人。”有人似乎很肯定。
“不,是脏人,脏人才需要洗澡。”有人反驳。
“对,应该是脏人。”
“不,两个人都得洗,干净人嘛有习惯,脏人需要洗,所以……”
“有道理。”
“没道理,两个人都没有洗,因为脏人从来没有洗澡的习惯,干净人是干净的,不需要!”
“为什么颠来倒去?”
柏拉图笑呵呵地答:“这就叫诡辩。”
不愿接受真理的人往往以诡辩来“制造”真理,来证明自己正确,诡辩是人际语言中的大敌。
(文转自微友茶树,视频转自微友人生如梦) http://t.cn/Air0nMT0
我们的大脑会习惯性的认可我们得到了答案,不管答案多离谱。因为理解答案的过程,就是认可的过程,除非有意,很少想到它的反面——这就是“先入为主”成型的原因。
401文子(627830589) 2019/11/14 激进环保分子的双标思维
关于环保,也像很多分歧一样,非常撕裂人群。
和中药/中医、尊毛贬毛、传统文化…等问题类似,一段时间很难有确切的答案。
重点在于个人的思考。
一个人节俭,是美德,一群人,都节俭,是不是美德?
你的回答可能取决于你对个人和群体的关系的理解。
一个人做事儿有思路、有计划,是好事儿;如果一群人做事有计划、有思路,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那计划经济是好还是坏?
每个人都喜欢生活在舒适干净的环境中,把每个人的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是好事儿。
如果是一群人,把一群人生活的地方,打扫的干干净净是好事还是坏事?
那全人类呢,把全人类生活的地球,打扫的干干净净,是好事还是坏事?
那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物,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
罗伯特议事规则不就是研究个人和群体关系的嘛?如果不能从个人出发,学好人的行动学,《人的行为》奥地利米塞斯著。那么,就很难理解个人和群体的关系,也很难组织好会议。
前两天说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法国勒庞著,是研究个体在群体里面的表现,也是群体研究的著作之一。
上次分享英国陪审员制度,也说了,陪审员(审判团)可以践踏一切法律——换句话说,立法权在民众而不在国王。与我们认识的王法恰恰相反。
我前年在微信群里边提出一个问题,精英决策能力强于大众,让平庸之辈决定群体的决策,是否必然牺牲决策能力(好的决策反而通不过,只能采纳平庸甚至愚蠢的决策)?
换句话说,精英决策和群体(一人一票)决策到底谁优谁劣?为什么???
当然,学习过罗伯特议事规则的人,自然知道群体的决策优秀。可是,如果没有学过,怕是不能接受。
ba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