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议事规则-文子
💙

独还是统,利益说了算

作者:佛瑞德里希4th 2024年4月25日
中华沦陷区各族各地的独立,在我看来有历史的必然性。 我很有信心,因为在政治上的“包产到户”实施以前,经济上的“包产到户”已经成功过一次了。 当年,刚刚经历过文革,对一切政策风险保持着高度警惕的亿万民众,只会比今天经历过改开,曾开眼看过世界的民众更“思想闭塞”,可包产到户成功推行下去了。 为什么? 因为松开政策的束缚,允许饥饿的农民生产自救,是顺应人性的。 你以为农民会“想不通”?你以为农民会因为坚决忠于毛主席,真的饿死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吗? 我们不必谈理想,只需要谈现实。 现实就是民众会接受任何能让他们安居乐业的政策,会支持能让他们安居乐业的政治理念,不管这理念和过去的宣传是否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所以,从各族各地独立建国实际上是“政治包产到户”角度看,你还会坚信独运会因亿万中国民众的“不支持”而失败吗? 中共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是经济,是经济发展不可持续,导致既有的财政运作模式无法持续。 于是依赖现有的财政运作模式保持的维稳、民生等项目,依赖现有的财政分配格局保持的体制内部权力平衡,都开始摇摇欲坠。 中共帝国撑不过这一局,必然会在内外交困下失去内部权力平衡,并因内部失衡进一步丧失应对外部困境的能力,这魔鬼的大厦即将轰然倒塌。 但在中共覆灭之后,经济问题并不会凭空消失。 许多天真的海外民运人士就没想过“接下来怎么办”这种问题。 娜拉出走以后怎么办? 中共倒台以后,亿万民众怎么办?已经老龄化的人口怎么办?大家的退休金、医保,谁出? 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的民运人士,都算不上合格的“接盘侠”。 而答案,历史早就告诉你了,上帝让你们参加的,本就是一场开卷考试。 在当年的农村,经济层面的包产到户能激发个体生产者的劳动热情。 在未来的中华沦陷区,政治层面的“包产到户”,由本族本地精英主导、民意支持的产业链秩序建构,将激发当地企业家的创业创新热情。也将激发海外投资人在确认了当地政治风险受到控制、下降到可接受水准后,向在改开时期已经证明过生产潜力的地区的投资热情。 我就不细说一个在政策上、政治风险控制上占有领先优势的地区对整个中华沦陷区的人才有多大的吸引力了。 全国求职者都向广东向深圳涌的盛况你们又不是没见过。 我想告诉你们,在中共因应付不了经济困境最终失去政权之后,想在帝国的废墟上重新建立政权的人,需要能应对经济问题,能解决经济问题。 而在今天,在人们早就不再满足于仅仅“吃饱饭”的时代,这意味着新政权的决策者不能不懂经济,不能不懂如何与产业链阵营合作。 意味着新政权的决策者不能不懂如何补上中华沦陷区在“政治改革”这个科目上缺的课。 不能不理解促成欧美列强一路发展到成为发达国家的底层逻辑。 不能不懂产业链逻辑,不能不懂如何应用产业链逻辑恢复本族本地的经济发展,恢复生产者对未来的信心。 可是,放眼海内外,现在就展现出建设意识的民运人士实在是太少了。 建设是需要能力的。体量越大、内部关系越复杂的社会,其治理,其建设,就需要决策者越强的能力。 治理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需要构建一个足够庞大、效率够高的团队。 但在中共多年打压下,海外民运也好,国内抗争维权群体也好,具备团队构建能力,具备超强治理能力的“备胎”并不多。 这意味着,一旦中共崩盘,民众就会找不到合格的接盘侠。 找不到能把中华沦陷区的大一统维持下去,同时把中共留下的经济烂摊子接下来,稳稳当当的接住整个民主转型期间所有风险所有困难的接盘侠。 而经济困境不会凭空消失,民生需求不会凭空消失。如果在中共崩盘之后,统派成功接管了整个沦陷区的权力,却不能在经济民生问题上交出漂亮答卷,则民生困顿、民意反复,历史进程再次发生转折,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 我们独派为什么要坚持? 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了可能发生的悲剧,看到了亿万民众可能要经历的苦难。 因为我们知道建设才能解决问题,量力而行的分头建设,包产到户式的政治改革,各族各地分别独立,圈地自萌,自助自救式的建设,才是对亿万民众切身利益最有保障的解决方案。 是让我们最关心的本族本地民众能以最低风险熬过中华沦陷区转型期的方案。 如果我要用改开期间大家已经熟悉的表述方式来解释独派的坚持,我就要说,“促成十亿人完成民主转型”这个订单太大了,一家供应商是吃不下的。 只有分拆订单,各自生产,才能避免供应短缺。 如果你要反驳我,那么,请展示你的供应能力。不然,你不是对我不负责任,是对客户不负责任。 而客户,就是亿万民众,是如今在中共暴政之下,在经济下行期间,民生需求正面临危境的民众。 在该统还是该独这个议题上,我不跟你们谈理想,我只谈现实。 而现实,弥漫在中共国社会中的现实主义氛围,将成为独派最坚实的民意基础。
ba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