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议事规则-文子
❤️

私密博文(66)只有自己才能看的博文

2018-11-18 01:03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2016-05-29 01:37[删除]
2016-05-28 05:56[删除]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2016-04-14 09:04[编辑]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2016-02-20 21:30
 
2016-02-17 07:12
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
2016-02-15 16:12
 
2016-02-15 15:10
罗胖你是在吐槽罗规吗(401文子转自朋友,有修改) (2016-02-15 15:10:50)[编辑][删除]
notion image
《罗辑思维》2016年2月13号推送了一篇文章,罗胖对《罗伯特议事规则》妄下断言。我想说:“罗胖,你不懂罗规!”
《逻辑思维》的文章链接:https://shop246191.koudaitong.com/v2/showcase/feature?alias=i9vurqdw&spm=m1455342748172463435187485.autoreply&sf=wx_t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首先我是怀着对罗胖先生无比感激心情来创作这篇文案的。在中国大陆地区,对《罗伯特议事规则》(以下简称为《罗规》)进行品牌推广的人,罗胖居功甚伟。这次罗辑思维在公众号上推送了《罗伯特议事规则的十二条基本原则》,又给我们一次推荐《罗规》,可是,落款的“罗胖曰”却反映了对罗规的诸多误解。
细心的朋友们可能注意到了,当天罗胖的60秒语音推送是关于“认知失调”的,这与他后面推送的有关《罗规》的文章貌似不相关,但这一现象却暴露出了他内心的纠结。一方面他认同《罗规》(至少是《罗规》的精髓)是对大家有正面意义的,不然他也不会制作出《民主是一门技术活》(07)这期节目,并在公众号与“得到”APP上对《罗规》进行推广与宣传。另一方面,他又对《罗规》在未来社会应用的前景表示担忧,认为未来解决分歧的方法不是开会,而是不理睬分歧——“分手,各过各”,并断言“社会部落化到最后阶段,会议本身就消失了”。对于这一点,我们不认同。
罗胖对《罗规》的另一点误解是他认为运用了议事规则之后,自组织的效率会降低。这一点是我们必须要说明的。
在罗友线下嗨聊会中罗胖曾提及,很多国内的团队在使用了《罗规》后反而降低了组织效率、执行力与组织凝聚力,事实也的确如此。我们就分析一下这个现象的原因:
一、在未就议事规则达成共识时,强行使用。规则首先是需要达成共识的,未能让大家先理解规则,就直接硬性推进,只能适得其反;
二、对罗规的了解停留在表面,停留在理论上,纸上谈兵,形式主义,生搬硬套,不能结合实际,更不能灵活运用,我们常见一些团队,一遇到不同意见,就匆忙发起表决,使本为促进和谐、促成妥协而设计的罗规反而成了激化矛盾的工具;
三,错误的使用规则,或者只懂得几条基本议事原则,不懂如何灵活运用规则提高议事效率,大量浪费了与会人员的时间和精力;
《罗规》是一套系统的规则,在西方甚至曾被称为“繁琐”的哲学,这就需要会议的主持人必须经过系统的学习与大量的练习,才能熟练的驾驭这一利器。
一般来讲,如果只是初级应用,就先把发言规则用好,“不超时、不打断、不跑题、不攻击,服从裁判”简单的五条,也能在一定程序上提高会议的效率。如果是中级应用,可以先学《罗伯特议事规则简易版》一般组织足以用其规范会议,提高会议效率。
如果想更好的发挥罗规提高会议效率、提升团队执行力与凝聚力的作用,有必要系统学习《罗伯特议事规则》最新版,并进行大量模拟会议主持练习。这样在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查询书籍,咨询议事专家等方法找到答案,能让罗规背后一套理念走入我们的思维模式,融入我们的团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真正的改变。
即使脑洞全开,我们也不敢对“社会发展到最后阶段是什么样”这样宏大的论题,妄下判断。人类社会力量来自分工协作,只要人类还存在,人类之间必然会产生协作。只要有协作必然会产生组织,产生以共同行动为目的的小团体。只要有团体,分歧就不可避免,就有用议事规则解决分歧的必要。人类与动物的重大区别——人类可以自由协作,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是拥有独立人格的民众之间的协作,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而《罗规》差不多解决了自组织会议运行中的所有困难。
在创业团队,股权众筹、股东会议,业主委员会,各种NGO组织等公民自组织在中国各地如雨后的小蘑菇般茁壮成长的今天,民众急需一套切实可行的议事规则,来解决诸如跑题、人身攻击、一言堂、不会表达内心想法、不知道怎么维护自己权益等现实会议中存在的问题,使个人与集体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说到底,怎么解决问题,从我们自我介绍开始吧。我们是罗伯特议事规则互助学习组的成员,我们的成员来自世界各地,有美国议事专家协会的专家,各领域的专业人士,有处女座理工男也有大龄伪文艺青年。但我们也有共同点,那就是自由主义的价值观以及对《罗伯特议事规则》的热爱。
如果您想进一步的了解《罗伯特议事规则》并对其进行系统的学习或想提高自己所在组织、协会、公司的议事效率,想多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先加入QQ群:通用议事规则(363085470)进行了解吧。跟一群爱智求真的小伙伴们一起愉快的玩耍吧。
理工技术男,可以看另一篇介绍文章:《为啥需要罗规学习平台——深度逻辑推理》http://card.weibo.com/article/h5/s#cid=230418bf283ab30102w46u&vid=3207084723&extparam=&from
 
notion image

河北书院群规(2017/04/02)

编辑删除2016-02-11 19:48:56
标签:规则 罗伯特议事规则 沟通 安兰德 电子书

法律>章程>议事规则>管理规章>习俗

河北书院群规:http://t.cn/RG5kEp7
群规概述:
    1. 欢迎:分享所有训练逻辑、提升认知、普及常识、提高判断力、改善表达能力、丰富审美、幽默诙谐、提高效率、促进财富自由、促进健康的,不限于《罗伯特议事规则》方面的文章、书籍。尤其欢迎原创。
  • 定位:锻炼逻辑,恢复常识,提高交流效率。
  • 提倡:典型、有价值、有普遍意义的话题,以事实为根据,以逻辑工具,讲明观点/看法,说明理由,强调说清事而不是说服人,尊重包容不同观点,平和友好的读书交流。
  • 鼓励:深度辩论,细致辨析。鼓励谈读书感受,理性思考,原创作品及热门问题的看法。
  • 禁止:不文明语言和垃圾广告;
  • 限制:生活琐事、八卦、情绪宣泄、逻辑混乱、打招呼、大图、重复、广告、未知链接/视频/文件、碎片发言、长文、失信、欺诈。
  • 推荐读《洗脑的历史》《如何阅读一本书》等常识系列书,可以群里交流。
群规理念:①本Q群535058582定位读书群,为减少消耗,促进高效沟通、资源共享,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特制定群规。②本群专为精力有限而又关注逻辑思辨、公共话题、资料传阅的网友而存在,如需自由群聊环境/{学习《罗伯特议事规则》}请进“通用议事规则:363085470”。
【章程】
1. 本Q群定位为锻炼逻辑,恢复常识,提高交流效率。科普常识推广,逻辑思维训练,语言表达训练;深度交流,读书医愚,反洗脑;用科普宣传、逻辑思辨、人文关怀,开启民智、推动社会进步。
2.群主必须响应15人联名书面申请而召集临时会议,临时会议的召集必须提前3天通知。群主必须相应一定数量的成员的联名书面申请而召集临时会议(P67,页码表示《罗伯特议事规则》中文第11版对应的页码,下同)。章程中必须明确规定如何召集“临时会议”(P69)。
3.成立常设委员会进行群务管理,委员会成员必须了解《罗伯特议事规则》。
4.法定会员为全体群员,会议法定人数为20人且不低于群人数的5%。群将满时不定期测试,对于不回应管理员问话,也不发言的群友,可能提出警告,多次警告仍不理会之后可能随机踢出。
5.以罗伯特议事规则为本Q群议事规则。
 【群规】群规属管理规章级别
一. 禁止:1.禁止不文明语言,如:人身攻击;2.禁止颠三倒四(不讲逻辑)、对管理员的管理胡搅蛮缠;3.禁止垃圾广告。
二. 限制:1.限制生活琐事、娱乐八卦、宫廷八卦、情绪宣泄、打招呼等非公共话题,私事私聊;转发内容必须与群定位切合;2.限制碎片化发言,力求完整表达;3.鼓励深度辩论、限制无谓纠缠,复杂话题拆分讨论、分析;4.长文以“标题+简介链接”形式发送。5.限制可能导致封群的发言,以腾讯的用户协议为准。
三. 允许:群友潜水旁听、关联群的相互推广;其它群规没有禁止的事项。
四. 提倡:典型、有价值、有普遍意义的话题。以事实为根据,以逻辑工具,讲明观点/看法,说明理由,强调说清事而不是说服人,尊重包容不同观点,平和友好的读书交流。
五. 执行监督:1.一经发现立即通告批评,如无道歉(/补发20元以上红包)马上踢出(/长期禁言,令其自退);违限者,一次提醒、二次警告、三次禁言、四次踢出。2.全体群友监督、提醒,管理员执行禁言、踢人。3.违规者可私下提醒,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在聊天区通告提醒。
六. 申诉:1.如对群规或执行过程有质疑,可私信对管理员提出申诉,要求做出解释、给出解决方案。2.对不合理的群规,可依法死磕或提出修改意见。3.保留适当的灵活讨论、修改空间。
【群规解释】为维护群定位,保障正义、秩序、效率,按照“自由边界、权力来源、规则意识”的原则制定群规: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是人与生俱来的天然权力,保障权利和限制权力是宪法的精神之本;自由是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民主是大家的事大家说了算,宪政是区分两者的边界。
①自由边界自由的边界是不侵犯他人自由、不违反契约。自由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力(世界通用的惩罚罪犯的方式是监禁、剥夺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责任,极权制度让文化堕落;自由边界——不侵犯他人自由,涉及利益冲突依据公共规则(如法律、章程、议事规则、管理规章)、通过会议程序达成妥协;自由公理包括暴力革命、广场革命和程序政治(选举弹劾、提案表决、问责质询)且依次成立;本群规通过限制权力范围,保障全体群友高效沟通的。
②权力来源:议论政事要从审视合法性开始;严格区分公域和私域,公权力未经授权即为禁止,私权利未经禁止即为自由,私权利不容侵犯、不被剥夺,民主决策不能涉及私人权利,即民主之前先有宪政;公权力由精英制定法律、全民表决通过并选择代理人(公民在处理公共事务时,有限让渡个人权利,集合成平等、自由、法治的民主制度,形成法律约束、产生公权力,由代理人执行公务,公民保留监督权、弹劾权);公民通过制度赋予代理人权力,而不是权力规定制度,即司法、立法、行政相互制衡,政府(代理人)对公民负责;权力永远不会自我良心发现,只有加强公民力量的成长和积累,在各方力量的较量中权力才可能妥协;公权力来自于公民让渡(行政权力,如美国联邦政府立法权属于国会、执法权属于行政、司法权属于法院)、私权力来源于合同契约(如私人公司、俱乐部、沙龙,Q群群主权力来源于入群契约,群主/管理员无权任意改变群定位,成员须遵守群规);全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建设和监督,可以培养公民(权力)意识、医治道德沦丧,形成良性循环。
③规则意识:人是跟随制度起舞的,好的制度惩恶扬善,恶法非法;在企业、俱乐部、Q群等自由创建、自由选择的领域,职工与老板、成员与管理员在双向选择时达成可操作的契约关系;契约的执行有利于提高成员的规则意识、维持集体的稳定;成员有解除契约(退群)的权利和履行契约(遵守群规)的义务,管理员只执行规章;法律>章程>议事规则>管理规章>惯例,法律、群规未规定的,按照罗伯特议事规则处理。
一. 禁止:
1.禁止人身攻击。解释:
①禁止谩骂、侮辱、诅咒、挖苦、冷嘲热讽;
②对事不对人,针对观点理性讨论,不人身攻击;
③遇到人身攻击,请遵照群规监督举报或不用理会;
④限制恶言还击、报复(以牙还牙是民主和程序政治的大忌;裁定人身攻击先后会提高管理成本)。
2.禁止颠三倒四、胡搅蛮缠。解释:
①忠实于自己的逻辑,真诚是交流的基本前提;
②//吴越春秋:识别人品,是组织者必须掌握的优先级智慧;这可以探知了哪些人是可靠的,哪些人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卖你;一个人为了面子,就可以放弃求真之心,那么,他必定也不肯为践行真理而牺牲;他嘴上对自由的热爱是出于可获得优雅的名利和寻找存在感,而非为了正义。
③积极学习逻辑思辨,提高表达能力和判断力,这是留群的意义,禁止辩证法
3.禁止垃圾广告。
禁止仿冒名人讲话(如未经核实的白岩松、崔永元、希拉里等讲话)进行煽动;
禁止发布虚假求救信息(如未经核实的稀缺血型、孩子丢失等),
禁止发布垃圾脑残信息(如是中国人就转、转发送Q币),
禁止色情、暴力、病毒等有害信息;
禁止其它虚假信息(如招工),每个人为自己的发言承担法律责任和信用担保。
二. 限制:
解释:
①本群建立之初就是要突出思维训练、促进思考、反洗脑;
②群聊是面对几百人发言,而不是私聊,不合适的话题和表达方式,会降低沟通效率、浪费公共资源,所以限制表达方式、放宽观点立场,限制私人对话、放宽对公表达是必要的;
③乌合之众最爱瞎起哄,导致决策效率低下,秩序紊乱,不得不依靠强人(如法国大革命出了拿破仑),最容易成就独裁者,为减少群友精力消耗而形成规则限制,保障多数人的利益、有据可依,所以建立和维护“群规”。
1.限制生活琐事、娱乐八卦、宫廷八卦、情绪宣泄、打招呼等非公共话题,私事私聊;转发内容必须与群定位切合
解释:
①限制生活琐事、家长里短、吃喝玩乐、穿衣打扮、娱乐八卦、情绪宣泄、打招呼等非公共话题,因为这些话题容易打断正在进行的辩论,模糊发言的焦点,影响本群的议事效率;科学态度:理性客观、逻辑清晰、数据准确可计量、可证伪、存在一个适用范围、普遍必然性,科学就是提供更有说服力的证据(科学要素:逻辑,定量和实证);以真实事件为案例,突出逻辑思维训练,进而提高表达和判断能力;逻辑学给了一个排除干扰、剥开文学外衣、直达正确推论的利器;理性讨论风格可以提升群聊质量、提升个人的逻辑思辨能力;
②很多无关痛痒的娱乐八卦、宫廷八卦、文革式口号、情绪宣泄都毫无逻辑,且抢占新闻点、干扰社会关注方向的,建议大家不要理会、传播;理性是打击谎言的致命武器,用谎言打击敌人只会满足自己的一时发泄的需求、让自己陷入先被揭穿的危险中;
③网络信息过剩、舆论引导愚民化,信息梳理格外重要,我们只提供一个适合思考的环境;
④王朝更迭和宫廷斗争不是政治改革和政治文明,无进步意义,普遍性、推动性的日拱一卒更有讨论价值;
⑤群内活动符合群定位,有利于群的稳定发展。
2.限制碎片化发言,力求完整表达。力求一次发言明确观点、说明理由,可适当补充说明或引伸表达,限制简单重复。
解释:
①法务/事务议题,参照罗伯特规则提出动仪(行动的建议)和陈述,大家针对动议的同意、反对或修改展开讨论;观点交锋,各自完整阐述观点,说清楚就行;如果说不清楚,就是没想清楚,需要反思、提高理性思考;如果是对方表达能力或理解能力有问题,建议不要理会;
②所有话题围绕内容展开,不完整、不连贯的观点,缺乏清晰的理由解释,容易陷入情绪宣泄,需要警惕;
③限制碎片化发言可以促进语言表达训练、提高沟通效率、节约时间资源。
3.鼓励深度辩论、限制无谓纠缠,复杂话题拆分讨论、分析。解释:
①微博是选择关注,Q群是强制阅读;面对千人的无谓纠缠占用了太多公共空间,费别人时间;
②私下静读、公开讨论,试山题海或疲于奔命的生活环境缺少讨论,观点交锋可培养理性思维,弥补认知缺陷;鼓励深度辩论,有理有据的深度讨论可引起逻辑思辨、纠正盲点、共同成长;
③限制无谓纠缠可以促进理性分析、语言表达训练,浓缩信息质量、减轻群友负荷;讨论各方清晰表达,无法沟通则不用理会,纠缠或说服对方没有意义,强制灌输有违精神独处原则
④区分动机思维和效果思维,价值前提和事实前提,应然和实然;
⑤发言技巧:明确观点、充分说明即可;一事一议;对事不对人、不需要说服对方,以避免陷入辩论【参照会议规则的限时限次发言,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处理(法务、事务性话题)以讨论、表决方式沟通,观点交锋(观点性话题)明确观点、说明理由即可,沟通无进展即需结束话题】;
⑥用限制表达方式、放宽观点立场来避免争吵,很多矛盾是第三方的分化瓦解、统战拉拢策略,“议事规则”和“程序政治”是五毛的天敌;
知真相不如分析现象分析现象不如原创思想,大家都知道的段子不用拿到群里说,更不要重复说,鼓励发表原创文章,尤其是出书;
⑧转基因等世界性的争议话题有限辨论,陷入争论后可要求“3次发言完成总结”,违者禁言1天。
4.长文以“标题/简介+链接”形式发送
解释:    ①为群友选择阅读提供便利;    ②培养深读、静读的习惯和氛围。
5.可能导致封群的信息,腾讯公司有具体规定,这里不再强调。(363085470,通用议事规则)以防万一,做为后备群。
允许:群友潜水旁听、关联群的相互推广和裂变;在无妥协空间时,允许动机揣测和道德评价。解释:
①保持差异化发展,不局限于一人、一书,裂变、探索、互助;接受无法插话、敏感身份或胆小沉默的深度潜水员;群满时按照是否回复管理员的问题、发言质量剔除完全屏蔽消息的僵尸/死号;
②不涉及公共利益时,需限制争吵、就事论事,限制动机揣测和道德评价,以提高议事效率;
③涉及公共利益时,按照规则(法律、规章、罗规)谈判妥协达成共识;
④历史上的民主革命和专制复辟斗争残忍,顽固的极权暴力镇压、水火不容、无任何妥协空间时,需要从长远、根本上认清现实环境、斗争方向和策略,需要动机揣测和道德评价;对待有欺骗、作恶背景的人和事,言论领域无法惩治、只能恶猜;
⑤读书类、时政类、同城线下等网站、Q群、微博等公益文化类推广(广告),限每月1次;如群务组认为不合适,通报禁止。
四. 鼓励:典型、有价值、有普遍意义的话题。鼓励启发性、预见性、可操作性、趣味性、有思想的评论;传播进步思想,探索自由真理,促进文明进步。
解释:①告知真相不如分析现象,局势已经如此不加掩饰,现实已是路人皆知,揭露现象的消耗战已失去原本意义;
通过鼓励重点话题,促进思考和推动,日拱一卒
③少闲聊、多分享,腾出时间阅读思考、理性辨认、平和沟通,说有意义的话、做有意义的事,寻找自己的优势所在,提高自己的长项。
执行监督:
解释:法律的生命和权威在于实施每个人争取自己的权利就是最好的民主。通过执行群规,保障多数群友利益,促进、提高规则意识。只有有了规则,组织的决定才能够协调一致、前后统一,不会随着领导人的反复无常而反复无常,也不会被某些人的强词夺理所操纵左右。对于一个严肃的组织来说,必须时刻维护自己的秩序、尊严和规范。——托马斯·杰斐逊
1.违禁者,一经发现立即通告批评,如无道歉(/补发20元以上红包)马上踢出(/长期禁言,令其自退);违限者,一次提醒、二次警告、三次禁言、四次视为违禁1次。解释:法贵简而能禁,罚贵轻而必行,频繁而有限的执行群规,有利于群文化建设、引导。
2.全体群员监督、提醒,管理员执行禁言、踢人。解释:①群员包括管理员,管理员包括群主,权利、义务对等;全体群员监督、提醒、举报,管理员受理举报、三日内作出处理;②对群规的合理性如有异议,可申诉调整,非程序化的质疑视为违规;③民不告、官不管,谁主张、谁举证。3.违规者可私下提醒,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在聊天区通告提醒。
六. 申诉:
群规需具备的特点:利于促进有效沟通,具有可量化、可执行性,简单以降低管理成本。
1.如对群规或执行过程有质疑,可私信对管理员提出申述、要求做出解释、给出解决方案
解释:①群规是群定位和市场选择的结果,选择一个群就要遵守群规,这是民主的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
②管理员执行群规,群员可以申请解释、提出申诉;对申诉结果质疑或不满,可要求管理组讨论、表决、对个案最终裁决;
③为降低执行成本,执行群规、申述处理、最终裁决结果强制执行、限制公开辩论;如需对群规辩论、召集会议或其他限议题,可进通用议事规则:363085470
2.对不合理的群规,可依法死磕或提出修改意见
①群规的修改,可通过在本篇文字的下面留言/在群里直接表达,也可通过常设委员会修改管理规章,或通过全体会议修改章程和管理规章;
②恶法非法,恶法本身具有不可执行性,比如执法者普遍违法或公民抗命;通过依法死磕、举报管理员的违规行为,让管理员公信力破产、引咎辞职,甚至促进修改不合理的群规;公民抗命是在缺乏其他任何有效途径的情况下,明知违规后果(如群管踢人),依然主动挑战恶法(如以拒不遵守、裂变产生新群、甚至集体退群等威胁方式表示不服从),该方法成本高,适用于程序改良已死时使用;权力抗争就是民主意识的觉醒,民间天然就有,无需启蒙;
③如不适应群规,目前的解决方案是进关联群。
3.保留适当的灵活发挥、讨论、修改空间
为保证效率,管理员在群规范围内合理发挥;执法过程受群规制约;群规讨论也是对群规的推广、普及;在罗伯特议事规则的约束下,接受会员会议的任何决议。
七,部分文件保存
百度云盘
:http://pan.baidu.com/s/1qWWvGSW
八、逻辑思辨读书分享类Q群推广
q:通用议事规则 363085470罗伯特议事规则order 563012258
关注群主,新浪微博:@401文子。微信号:helporder。
友好微信群“罗规与教育”群规:http://t.cn/RcoupoP
群规引用地址:http://t.cn/RG5kEp7
notion image
2016-02-11 19:45[
河北书院群规(草案)
法律>章程>议事规则>管理规章>习俗。群规引用地址http://qun.qzone.qq.com/group#!/535058582/home
群规理念:①本Q群535058582定位读书群,为减少消耗,促进高效沟通、资源共享,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特制定群规。②本群专为精力有限而又关注逻辑思辨、公共话题、资料传阅的网友而存在,如需自由群聊环境,请进“通用议事规则 363085470”。
【章程】1.
本Q群定位为读好书、学逻辑、恢复常识。科普常识推广,逻辑思维训练,语言表达训练;深度交流,读书医愚,反洗脑;用科普宣传、逻辑思辨、人文关怀,开启民智、推动社会。
2.(副)群主必须响应10人联名书面申请而召集临时会议,临时会议的召集必须提前3天通知。群主必须相应一定数量的成员的联名书面申请而召集临时会议(P67,页码表示《罗伯特议事规则》中文第11版对应的页码,下同)。章程中必须明确规定如何召集“临时会议”(P69)。
3. 成立常设委员会进行群务管理,委员会成员必须了解《罗伯特议事规则》。
4. 法定会员为全体群员,法定会议人数为20人。群将满时不定期测试,对于不回应管理员问话,也不发言的群友,可能提出警告,多次警告仍不理会之后可能随机踢出。
5. 以罗伯特议事规则为本Q群议事规则。
【群规】群规属管理规章级别
一.
禁止:1.禁止人身攻击;
2.禁止颠三倒四、胡搅蛮缠;
3.禁止垃圾广告。
二.
限制:1.限制生活琐事、娱乐八卦、宫廷八卦、情绪宣泄、打招呼等非公共话题,私事私聊;转发内容必须与群定位切合;
2.限制碎片化发言,力求完整表达;
3.鼓励深度辩论、限制无谓纠缠,复杂话题拆分讨论、分析;
4.长文以“标题+简介+链接”形式发送。
三.
允许群友潜水旁听,允许关联群的相互推广。
四.
提倡典型、有价值、有普遍意义的话题。
五.
执行监督:1.违禁者,一经发现立即踢出;违限者,一次提醒、二次警告、三次禁言、四次踢出。
2.全体群友监督、提醒,管理员执行禁言、踢人。3.违规者可私下提醒,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在聊天区通告提醒。
六.
申诉:1.如对群规或执行过程有质疑,可私信对管理员提出申诉,要求做出解释、给出解决方案。
2.对不合理的群规,可依法死磕或提出修改意见。
3.保留适当的灵活讨论、修改空间。
【群规解释】为维护群定位,保障正义、秩序、效率,按照“自由边界、权力来源、规则意识”的原则制定
群规: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是人与生俱来的天然权力,保障权利和限制权力是宪法的精神之本;自由是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民主是大家的事大家说了算,宪政是区分两者的边界。
①自由边界:自由的边界是不侵犯他人自由、不违反契约。自由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力(世界通用的惩罚罪犯的方式是监禁、剥夺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责任,极权制度让文化堕落;自由边界是不侵犯他人自由,涉及利益冲突依据公共规则(如法律、章程、议事规则、管理规章)、通过会议程序达成妥协;自由公理包括暴力革命、广场革命和程序政治(选举弹劾、提案表决、问责质询)且依次成立;本群规通过限制权力范围,保障全体群友高效沟通的。
②权力来源:议论政事要从审视合法性开始;严格区分公域和私域,公权力未经授权即为禁止,私权利未经禁止即为自由,私权利不容侵犯、不被剥夺,民主决策不能涉及私人权利,即民主之前先有宪政;公权力由精英制定法律、全民表决通过并选择代理人(公民在处理公共事务时,有限让渡个人权利,集合成平等、自由、法治的民主制度,形成法律约束、产生公权力,由代理人执行公务,公民保留监督权、弹劾权);公民通过制度赋予代理人权力,而不是权力规定制度,即立法大于行政,政府(代理人)对公民负责;权力永远不会自我良心发现,只有加强公民力量的成长和积累,在各方力量的较量中权力才可能妥协;公权力来自于公民让渡(行政权力,如美国联邦政府立法权属于国会、执法权属于行政、司法权属于法院)、私权力来源于合同契约(如私人公司、俱乐部、沙龙,Q群群主权力来源于入群契约,群主无权任意改变群定位,成员须遵守群规);全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建设和监督,可以培养公民(权力)意识、医治道德沦丧,良性循环;
③规则意识:人是跟随制度起舞的,好的制度惩恶扬善,恶法非法;在企业、俱乐部、Q群等自由创建、自由选择的领域,职工与老板、成员与管理员在双向选择时达成可操作的契约关系;契约的执行有利于提高成员的规则意识、维持集体的稳定;成员有解除契约(退群)的权利和履行契约(遵守群规)的义务,管理员无权任意改变群定位;法律>章程>议事规则>管理规章>习俗,法律、群规未规定的,按照罗伯特议事规则处理。
一.
禁止:1.禁止人身攻击。解释:①禁止谩骂、侮辱、诅咒、挖苦、冷嘲热讽;②对事不对人,针对观点理性讨论,不人身攻击;③遇到人身攻击,请遵照群规监督举报或不用理会;限制恶言还击、报复(以牙还牙是民主和程序政治的大忌;裁定人身攻击先后会提高管理成本)。
2.禁止颠三倒四、胡搅蛮缠。解释:①忠实于自己的逻辑,真诚是交流的基本前提;②//吴越春秋:识别人品,是组织者必须掌握的优先级智慧。这可以探知了哪些人是可靠的,哪些人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卖你。一个人为了面子,就可以放弃求真之心,那么,他必定也不肯为践行真理而牺牲。他嘴上对自由的热爱是出于可获得优雅的名利和寻找存在感,而非为了正义。③积极学习逻辑思辨,这是留群的意义,禁止辩证法。
3.禁止垃圾广告。禁止仿冒名人讲话(如未经核实的白岩松、崔永元、希拉里等讲话)进行煽动,禁止发布虚假求救信息(如未经核实的稀缺血型、孩子丢失等),禁止发布垃圾脑残信息(如是中国人就转、转发送Q币),禁止色情、病毒等有害信息;每个人为自己的发言承法律责任和担信用担保。
二.
限制:解释:①本群建立之初就是要突出思维训练、促进思考;②群聊是面对几百人发言,而不是私聊,不合适的话题和表达方式会降低沟通效率、浪费公共资源。所以限制表达方式、放宽观点立场,限制私人对话、放宽对公表达是必要的。③乌合之众最容易成就独裁者,为减少群友精力消耗而形成规则限制,保障多数人的利益、有据可依,所以建立“群规”;1.限制生活琐事、娱乐八卦、宫廷八卦、情绪宣泄、打招呼等非公共话题,私事私聊;转发内容必须与群定位切合。
解释:①限制生活琐事、家长里短、吃喝玩乐、穿衣打扮、娱乐八卦、情绪宣泄、打招呼等非公共话题,以事实为样本、突出逻辑思维训练;逻辑学给了一个排除干扰、剥开文学外衣、直达正确推论的利器;理性讨论风格可以提升群聊质量、提升个人的逻辑思辨能力;
②很多无关痛痒的娱乐八卦、宫廷八卦、文革式口号、情绪宣泄都毫无逻辑,且抢占新闻点、干扰社会关注方向的,建议大家不要理会、传播;理性是打击谎言的致命武器,用谎言打击敌人只会满足自己的一时发泄的需求、让自己陷入先被揭穿的致命危险中;
③网络信息过剩、舆论引导愚民化,信息梳理格外重要,我们只提供一个适合思考的环境;
④王朝更迭和宫廷斗争不是政治改革和政治文明,无进步意义,普遍性、推动性的日拱一卒更有讨论价值;
⑤群内活动符合群定位,有利于群的稳定发展。
2.限制碎片化发言,力求完整表达。力求一次发言明确观点、说明理由,可适当补充说明或引伸表达,限制简单重复。
解释:①法务/事务议题,参照罗伯特规则提出动仪(行动的建议)和陈述,大家针对动议的同意、反对或修改展开讨论;观点交锋,各自完整阐述观点,说清楚就行;如果说不清楚,就是没想清楚,需要反思、提高理性思考;如果是对方表达能力或理解能力有问题,建议不要理会;
②所有话题围绕内容展开,不完整、不连贯的观点,缺乏清晰的理由解释,容易陷入情绪宣泄,需要警惕;
③限制碎片化发言可以促进语言表达训练、提高沟通效率、节约时间资源;
④微博是选择关注,Q群是强迫阅读;无效、低效发言是不合理占用公共资源、是对其他群友的侵害。
3.鼓励深度辩论、限制无谓纠缠,复杂话题拆分讨论、分析。
解释:①微博是选择关注,Q群是强制阅读;面对千人的无谓纠缠占用了太多公共空间,费时;
②私下静读、公开讨论,题山试海或疲于奔命的生活环境缺少讨论,观点交锋可培养理性思维,弥补认知缺陷;鼓励深度辩论,有理有据的深度讨论可引起逻辑思辨、纠正盲点、共同成长;
③限制无谓纠缠可以促进理性分析、语言表达训练,浓缩信息质量、减轻群友负荷;讨论各方清晰表达,无法沟通则不用理会,纠缠或说服对方没有意义,强制灌输有违精神独处原则;
④区分动机思维和效果思维,价值前提和事实前提,应然和实然;
⑤发言技巧:明确观点、充分说明即可;一事一议;对事不对人、不需要说服对方,以避免陷入辩论(参照会议规则的限时限次发言,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处理(法务、事务性话题)以讨论+表决方式沟通,观点交锋(观点性话题)明确观点、说明理由即可,沟通无进展即需结束话题);
⑥用限制表达方式、放宽观点立场来避免争吵,很多矛盾是第三方的分化瓦解、统战拉拢策略,“议事规则”和“程序政治”是五毛的天敌;
⑦告知真相不如分析现象,大家都知道的段子不用拿到群里说,更不要重复说;
⑧转基因等世界性的争议话题有限辨论,陷入争论后可要求3次发言完成总结,违者禁言1天。
4.长文以“标题+简介+链接”形式发送。解释:①为群友选择阅读提供便利;②培养深读、静读的习惯和氛围。
三.
允许群友潜水旁听,允许关联群的相互推广和裂变;在无妥协空间时,允许动机揣测和道德评价。
解释:①保持差异化发展,不局限于一人、一书,裂变、探索、互助;接受无法插话、敏感身份或胆小沉默的深度潜水员;群满时按照QQ资料、发言质量剔除完全屏蔽消息的僵尸/死号;群满清人,要求回答管理员问话可免踢;②不涉及公共利益时,需限制争吵、就事论事,限制动机揣测和道德评价,以提高议事效率;③涉及公共利益时,按照规则(法律、规章、罗规)谈判妥协达成共识;④历史上的民主革命和专制复辟斗争残忍,顽固的极权暴力镇压、水火不容、无任何妥协空间时,需要从长远、根本上认清现实环境、斗争方向和策略,需要动机揣测和道德评价;对待有欺骗、作恶背景的人和事,言论领域无法惩治、只能恶猜;⑤读书类、时政类、同城线下等网站、Q群、微博等公益文化类推广,限每月3次;如群务组认为不合适,通报禁止。
四.
鼓励典型、有价值、有普遍意义的话题。鼓励启发性、预见性、可操作性、趣味性、有思想的评论;传播进步思想,探索自由真理,促进文明进步。
解释:①告知真相不如分析现象,局势已经如此不加掩饰,现实已是路人皆知,揭露现象的消耗战已失去原本意义;②通过鼓励重点话题,促进思考和推动,日拱一卒;②少闲聊、多分享,腾出时间阅读思考、理性阐述,说有意义的话、做点有意义的事,寻找自己的优势所在。
五.
执行监督:
解释:法律的生命和权威在于实施,每个人争取自己的权利就是最好的民主。通过执行群规,保障多数群友利益,促进、提高规则意识。只有有了规则,组织的决定才能够协调一致、前后统一,不会随着领导人的反复无常而反复无常,也不会被某些人的强词夺理所操纵左右。对于一个严肃的组织来说,必须时刻维护自己的秩序、尊严和规范。 ——托马斯·杰斐逊
1.违禁者,一经发现立即警告,如无道歉(/补发红包)马上踢出(/长期禁言,令其自退);
违限者,一次提醒、二次警告、三次禁言、四次踢出(视为违禁)。
解释:法贵简而能禁,罚贵轻而必行,频繁而有限的执行群规,有利于群文化建设、引导。
2.全体群员监督、提醒,管理员执行禁言、踢人。
解释:①群员包括管理员,管理员包括群主,权利、义务对等;全体群员监督、提醒、举报,管理员受理举报、三日内作出处理;
②对群规的合理性如有异议,可申诉调整,非程序化的质疑视为违规;
③民不告、官不管,谁主张、谁举证。3.违规者可私下提醒,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在聊天区通告提醒。
六.
申诉:群规需具备的特点:利于促进有效沟通,具有可量化、可执行性,简单以降低管理成本。
1.如对群规或执行过程有质疑,可私信对管理员提出申述、要求做出解释、给出解决方案。
解释:①群规是群定位和市场选择的结果,选择一个群就要遵守群规,这是民主的契约精神和规则意识;
②管理员执行群规,群员可以申请解释、提出申诉;对申诉结果质疑或不满,可要求管理组讨论、表决、对个案最终裁决;
③为降低执行成本,执行群规、申述处理、最终裁决结果强制执行、限制公开辩论;如需对群规辩论、召集会议或其他限议题,可进自由辩论Q群224506564。
2.对不合理的群规,可依法死磕或提出修改意见。①群规的修改,可通过常设委员会修改管理规章,或通过全体会议修改章程和管理规章;
②恶法非法,恶法本身具有不可执行性,比如执法者普遍违法或公民抗命;通过依法死磕、举报管理员的违规行为,让管理员公信力破产、引咎辞职,甚至促进修改不合理的群规;公民抗命是在缺乏其他任何有效途径的情况下,明知违规后果(如群管踢人),依然主动挑战恶法(如以拒不遵守、裂变产生新群、甚至集体退群等威胁方式表示不服从),该方法成本高,适用于程序改良已死时使用;权力抗争就是民主意识的觉醒,民间天然就有,无需启蒙;
③如不适应群规,目前的解决方案是推荐各种风格的关联群。
3.保留适当的灵活发挥、讨论、修改空间。为保证效率,管理员在群规范围内合理发挥;执法过程受群规制约;群规讨论也是对群规的推广、普及;在罗伯特议事规则的约束下,接受会员会议的任何决议。
【各地逻辑思辨读书分享类Q群推广】为方便各地群友联系,搜集各地方读书类Q群如下:
京89070723,津398733203,
沪306029943,
渝427110042,
冀535058582,
晋264693844,
辽365898004,
吉365910724,
黑412132209,
苏230785601,
浙378210789,
皖426109850,
闽183489382,
台386525586,
赣45223787,鲁159029121,
豫238791411,
鄂69823784,
湘251753828,
粤229429582,
琼420256471,
川187874583,
贵378531237,
云379378934,
6174748,
甘390832228,
青391484048,
蒙420257751,
桂251039009,
藏387557956,
宁373768054,
新373182576。
欢迎各地群友互动,或推荐更好地同城群。
 
2015-11-10 17:08
罗规的角度看,怎么选择有用的信息(知识)并合理使用 (2015-11-10 17:08:51)[编辑][删除]
标签: 罗伯特议事规则  罗规互助  信息  知识
乌合之众虽然能纠集庞大的群体,产生昂扬斗志。可是,在现代社会越来越没有用处,为什么?因为理性才能完成高精度合作,人类的力量来自于合作而不是激情。这就可以解释168个西班牙士兵可以灭掉3000多万人口的国家,一次战役屠杀几千人;还有2000人征服一个3个多亿人的清帝国,一个战役消灭几万人,自身仅伤亡三人(英法联军)。当人类的合作进入高级阶段,群体激情就显得无足轻重,如何让合作更有效率,才是现代社会最主要力量来源。罗规,平衡各方利益,是事实证明了的最有效率最理性的合作方式,并且必然推动科学的进步和普及。个人认为这是英,美,德国科技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2015-6-13
——这是401文子在学习罗规4个月后的理解。分享于373571775自由诚信联盟QQ群。
罗规的角度看,怎么选择有用的信息(知识)并合理使用
--判断信息的标准,区别自由信息与洗脑
引言:这是一个知识过剩的世界,在今天,不是信息太少了,而是信息太多了,充斥了人的大脑,使人不正确使用需要的知识。人生有涯,现代人最怕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用的地方。
涉及的几个定义:信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来自百度)。本文的信息,就是指人类传播的一切内容。
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知识”一词的汉语本来词义:说出可以准确应验的话和辨清事物形状细节。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能动的反应,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一条陈述能称得上是知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它一定是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而且被人们相信的(柏拉图)。本文的知识,采用柏拉图说的“知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它一定是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而且被人们相信的信息”
洗脑,洗脑是习惯说法,全名是:思想控制术。受教育不等于洗脑,不等于思想控制。正确的教育应该是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而洗脑却是恰恰要破坏受教育者的思考能力,成为盲从的,不会思考的动物,而只能跟随领袖,首领,圣贤前进。比较起一般的教育,洗脑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对讯息的垄断;二是对打破这种讯息垄断以及拒绝接受指定讯息行为进行惩罚。就像你现在翻看我这本书,你可以决定不买,也可以选择买其他书,你买了我的书,我很高兴,你不买我的书,我也没有办法。这种情况下,你读我的书,只能说你了解我的想法,观点,你觉得正确,你接受,觉得不正确,你会把我的书丢在一边。这就是教育,影响。而洗脑会是怎样的呢?整个书店可能只有我这一本书,(不要笑,这种极端现象在中国出现过,在欧洲也出现过,文革高峰时全大陆人民能看的书只有《毛主席语录》和《毛泽东选集》,中世纪的欧洲也只有《圣经》可读)你没得选。如果你胆敢不买我的书,呵呵,你身边就会出现两个彪形大汉,你得考虑是否还见得到你的家人,你必须掏钱,然后还的说是心甘情愿的,得绞尽脑汁说读了我的书如何让你的灵魂得到了升华,而且旁边还有一堆人同时干这事,久而久之,你可能就真信了。(本段摘自付志彬的《洗脑的历史》)
由以上定义可知,当今信息泛滥。很多劣质信息,包装成知识,试图对人软洗脑。并且有大批工具的配合。就如微信朋友圈,它不能像空间和QQ说说这样,可以原位留言(关闭了文章后的回帖功能)。并且内容上信息泛滥,质量低劣。近期就发现,很多微信文章,都是开个好头(盗用别人文字),接上非常垃圾的结论,大家要是发现不了(错误结论)就被误导,就算发现了(错误)也不影响垃圾信息的传播,因为你的传播力很难覆盖它们的传播范围。主要是不能原位留言纠正。感觉像看电视一样,强硬的信息灌输,根本不接受反馈,完全没有互联网精神(互动)。悲哀啊,这种模式正迎合了懒得思考的人。其实,互动是互联网的本质,大家牢记,没有互动的信息,都是垃圾,请远离。包括并不限于: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课(如果只讲不解答问题的那种)、名人演讲视频/现场但不接受提问、电视、报纸、大喇叭、多数广告(尤其商业广告)、独断的领导讲话。
从罗规角度,就是不能“即时交流”。罗规会议是高效平衡(平等)的。而我们一般不能很重视“即时交流”的意义。
微信朋友圈的封闭性。使我们不可能得到优质的知识。因为创新多来自合作,罗规是最佳会议组织方式。
即使靠“天才”设计的系统,或者高人写文章,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质疑和批评,也常会因为一点小错未及时纠正,而浪费大量精力。
所以科学的态度是谦虚的。那怕自己感觉再正确,也要经大众认可才能是真理,否则只能是假说或者推论。
回到罗规与信息关系,会议就是处理多方信息的。不知道大家认可吗?
怎么及时高效的识别有用信息,清除无用信息,是会议的目标。这样需要两方面,一是个体的识别,一是集体的识别。
个体上,一般要求动议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资源,行动,结果。
说白了,是不要放空炮,而要提出具体可操作的行动,有明确的结果预估,有动态的可用资源分析。
这与专制的体制下,大家各自隐瞒资源,差异很大,集体资源的公开透明,是集体决策的前提。
集体识别建立在个体之上,首先,个体认可,之后集体投票,从协商到行动积极有效。因为重点在辨别有用知识,是个体行为,所以集体识别这个不详说了。希望能探讨几个关键词:协同,共振,焦点分散,聚焦、差异化,分工。异质型人才是罗规会议欢迎的,也是封闭性团伙讨厌的,为什么?
7月底,公司曾有一个军训,就是为了打造群体的同质性。也是那时我停止工作的。因为任何违背分工的群体,都是没有战斗力的。可是,同质化也是必不可少,因为没有协同,就难以共振。协同也是1+1〉2的方式。如何来把握这些界限呢?
罗规的核心原则,谨慎仔细的平衡组织和会议中个人和群体的权利。包括:多数方的权利、少数方的权利、每个成员的权利、缺席者的权利及所有上述人群作为一个整体的权利。
可见,平衡,这个词是罗规会议特别核心的东西。研究这个平衡,参考下洗脑的内涵比较好。洗脑恰恰是要破坏受教育者的思考能力,成为盲从的,不会思考的动物,而只能跟随领袖,首领,圣贤前进。
我们对信息/知识选择,应该掌握认识/学习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就像“修路”,建立通往有用信息的路径,而不是让这些东西充斥大脑。这样保证在需要的时候,我们能够使用这些信息/知识,而又不占用太多资源。结合罗规六要素,其实对于决策的人,不是直接掌握多少知识,而是掌握多少通往知识的路径以及使用这些知识的方法。
强调六要素,因为用六要素,我们发现身边90%以上的信息,因为不合六要素,而直接“枪毙”了,大大节约了时间。结合前文,我们选择自由交流的信息传递工具,更容易得到优质信息,得到之后参考动议六要素,又去除大量无用信息,那么,是不是就能高效快捷的获得优质信息了呢?这个留待大家以后交流吧。
401文子(qq627830589),2015-11-9分享于罗规群(286498742)。(15年2月加入罗规群)
罗规的角度看,怎么选择有用的信息(知识)并合理使用
--判断信息的标准,区别自由信息与洗脑
引言:这是一个知识过剩的世界,在今天,不是信息太少了,而是信息太多了,充斥了人的大脑,使人不正确使用需要的知识。人生有涯,现代人最怕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用的地方。
涉及的几个定义:信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人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来自百度)。本文的信息,就是指人类传播的一切内容。
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是符合文明方向的,人类对物质世界以及精神世界探索的结果总和。“知识”一词的汉语本来词义:说出可以准确应验的话和辨清事物形状细节。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能动的反应,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一条陈述能称得上是知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它一定是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而且被人们相信的(柏拉图)。本文的知识,采用柏拉图说的“知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它一定是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而且被人们相信的信息”
洗脑,洗脑是习惯说法,全名是:思想控制术。
受教育不等于洗脑,不等于思想控制。正确的教育应该是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而洗脑却是恰恰要破坏受教育者的思考能力,成为盲从的,不会思考的动物,而只能跟随领袖,首领,圣贤前进。
比较起一般的教育,洗脑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对讯息的垄断;二是对打破这种讯息垄断以及拒绝接受指定讯息行为进行惩罚。就像你现在翻看我这本书,你可以决定不买,也可以选择买其他书,你买了我的书,我很高兴,你不买我的书,我也没有办法。这种情况下,你读我的书,只能说你了解我的想法,观点。你觉得正确,你接受,觉得不正确,你会把我的书丢在一边。这就是教育。
而洗脑会是怎样的呢?整个书店可能只有我这一本书,(不要笑,这种极端现象在中国出现过,在欧洲也出现过,文革高峰时全大陆人民能看的书只有《毛主席语录》和《毛泽东选集》,中世纪的欧洲也只有《圣经》可读)你没得选。如果你胆敢不买我的书,呵呵,你身边就会出现两个彪形大汉,你得考虑是否还见得到你的家人,你必须掏钱,然后还的说是心甘情愿的,得绞尽脑汁说读了我的书如何让你的灵魂得到了升华,而且旁边还有一堆人同时干这事,久而久之,你可能就真信了。(本段摘自付志彬的《洗脑的历史》)
由以上定义可知,当今信息泛滥。很多劣质信息,包装成知识,试图对人软洗脑。并且有大批工具的配合。就如微信朋友圈,它不能像空间和QQ说说这样,可以原位留言(关闭了文章后的回帖功能)。并且内容上信息泛滥,质量低劣。近期就发现,很多微信文章,都是开个好头(盗用别人文字),接上非常垃圾的结论,大家要是发现不了(错误结论)就被误导,就算发现了(错误)也不影响垃圾信息的传播,因为你的传播力很难覆盖它们的传播范围。主要是不能原位留言纠正。感觉像看电视一样,强硬的信息灌输,根本不接受反馈,完全没有互联网精神(互动)。
悲哀啊,这种模式正迎合了懒得思考的人。其实,互动是互联网的本质,大家牢记,没有互动的信息,都是垃圾,请远离。包括并不限于: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课(如果只讲不解答问题的那种)、名人演讲视频/现场但不接受提问、电视、报纸、大喇叭、多数广告(尤其商业广告)、独断的领导讲话。
从罗规角度,就是不能“即时交流”。罗规会议是高效平衡(平等)的。而我们一般不能很重视“即时交流”的意义。
微信朋友圈的封闭性。使我们不可能得到优质的知识。因为创新多来自合作,罗规是最佳会议组织方式。
即使靠“天才”设计的系统,或者高人写文章,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质疑和批评,也常会因为一点小错未及时纠正,而浪费大量精力。
所以科学的态度是谦虚的。那怕自己感觉再正确,也要经大众认可才能是真理,否则只能是假说或者推论。
回到罗规与信息关系,会议就是处理多方信息的。不知道大家认可吗?
怎么及时高效的识别有用信息,清除无用信息,是会议的目标。这样需要两方面,一是个体的识别,一是集体的识别。
个体上,一般要求动议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资源,行动,结果。
说白了,是不要放空炮,而要提出具体可操作的行动,有明确的结果预估,有动态的可用资源分析。
这与专制的体制下,大家各自隐瞒资源,差异很大,集体资源的公开透明,是集体决策的前提。
集体识别建立在个体之上,首先,个体认可,之后集体投票,从协商到行动积极有效。因为重点在辨别有用知识,是个体行为,所以集体识别这个不详说了。希望能探讨几个关键词:协同,共振,焦点分散,聚焦、差异化,分工。异质型人才是罗规会议欢迎的,也是封闭性团伙讨厌的,为什么?
7月底,公司曾有一个军训,就是为了打造群体的同质性。也是那时我停止工作的。因为任何违背分工的群体,都是没有战斗力的。可是,同质化也是必不可少,因为没有协同,就难以共振。协同也是1+1〉2的方式。如何来把握这些界限呢?
罗规的核心原则,谨慎仔细的平衡组织和会议中个人和群体的权利。包括:多数方的权利、少数方的权利、每个成员的权利、缺席者的权利及所有上述人群作为一个整体的权利。
可见,平衡,这个词是罗规会议特别核心的东西。研究这个平衡,参考下洗脑的内涵比较好。洗脑恰恰是要破坏受教育者的思考能力,成为盲从的,不会思考的动物,而只能跟随领袖,首领,圣贤前进。
我们对信息/知识选择,应该掌握认识/学习的方法,学会独立思考。就像“修路”,建立通往有用信息的路径,而不是让这些东西充斥大脑。这样保证在需要的时候,我们能够使用这些信息/知识,而又不占用太多资源。结合罗规六要素,其实对于决策的人,不是直接掌握多少知识,而是掌握多少通往知识的路径以及使用这些知识的方法。
强调六要素,因为用六要素,我们发现身边90%以上的信息,因为不合六要素,而直接“枪毙”了,大大节约了时间。结合前文,我们选择自由交流的信息传递工具,更容易得到优质信息,得到之后参考动议六要素,又去除大量无用信息,那么,是不是就能高效快捷的获得优质信息了呢?这个留待大家以后交流吧。
--401文子(qq627830589),2015-11-9。
notion image

[转载]实证研究中的内生性问题和革命的博弈论解释

(2015-11-07 22:30:34)
notion image
自从《告别革命》一书出版后,小清新路线在中国自由派知识界成为主流。微博上广义的自由派名人(为了有说服力,点一下名,比如:@于建嵘@贺卫方@陈有西@吴稼祥@韩寒@李剑芒的小号@肉唐僧 等)虽观点各不相同,但是都在一个问题上有高度的一致性,就是认为改良比革命效果好。此观点已经成为很多人写文章写微薄时使用的基本假设,也就是说,是无需论证的普遍真理。
还有一个从托克维尔那里来的观点也同样有市场,说的是革命往往发生在改良的时候,或者说改良可能触发革命。我至少见到贺卫方、朱学勤这么说过,别人也常常引用。
这两个观点本身就有自相矛盾之处。如果你承认改良会导致革命,你就不能说改良比革命好到哪去。如果一个好的东西会导致一个不好的东西,你就不能说它是好的东西了,对吧?如果你同时承认这两个观点,那你的言下之意就是不改良也不革命是最理想的状态(因为革命不好,改良又会导致革命,所以也不是那么好)。但是实证上有问题,因为既无改良又无革命还能长期存活的一党制国家上帝还没有发明出来,再好也只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不值得一说。
但是我们暂且放下这两种观点之间的逻辑矛盾不谈,单说他们各自能否站得住脚。开说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所有的统计学课都会讲到的一个问题:内生性问题(endogeneity problem)。
----
很多时候,如果我们单拿一些数据来研究,做一些线性回归什么的,经常会发祥两个变量之间有相关性。所谓相关性,就是一个东西出现的时候,另一个东西出现的概率也会更大(但不是一定出现)。随便乱举个不靠谱的例子:假如有人发现,青蛙大量出现,往往过后会有地震。OK,那么你可以通过观测青蛙来粗略预测地震。但是没有人会因为二者的相关性而误以为青蛙出现是地震的原因,更不会傻到以为把这些动物关起来不让出来就可以避免地震。
也就是说,即使两件事情经常一前一后发生,并不代表这两件事之间有因果关系,很有可能它们都是由第三件事决定的。比如地震和动物出动可能都是由某种之前的地质活动造成的,所以往往一起出现。如果因为一个变量能预测另一个变量,就断定前者是后者的原因,就很有可能搞错现象的内在机理,把另一种副产物当成了原因。这也就是统计学中的“内生性问题”。
在自然科学里,这种问题相对来讲比较容易避免。为什么呢?因为有实验室。你如果怀疑某个变量是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原因,就可以在实验室里人为地改变前者,然后观测后者是否变化。由于前者是人为改变的(当然要注意随机分组等问题,恕不赘述),所以不用担心它可能是受某种未知原因支配的“内生变量”。只要另一个变量跟着它变,研究者就可以肯定先变的那个变量是原因,后变的那个是结果。社会科学就没这么容易了。因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是人,而且是群体的人,而拿人做实验是很困难的。比如你想对比两种选举规则哪种更好,你不可能找一堆国家随机分组,然后把两种选举规则强加给它们。同样,你想研究革命会有什么后果,总不能随机拿个国家来革一革试试吧?
所以,你可以看出,社会科学里要得出一个有价值的结论,光看统计数据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你发现了一个规律,但是讲不清除各个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千万不要随便拿来当成真理。
----
那我就先说说那个“改良导致革命”的观点。别跟我扯托克维尔说过什么。托克维尔什么年代的人?他有多大的样本量?目睹过几次成功的民主化?他懂统计学里的自由度、置信区间、R平方么?他听说过博弈论么?所谓经典文献,指的是在当时划时代的作品,但是不要以为可以从中找到多少真理。这两百多年,人类积累了多少数据,实证方法上进步了多少?顶尖刊物里研究当代民主化的论文有多少还在引用200多年前的文献?
说改良导致革命,本质上讲,就和说青蛙导致地震是一样的。青蛙的出动不是随机的,而是由某种真正导致地震的地质活动引起的,对吧?那么,改良的出现是随机的么?一个习惯了高压的统治者,吃错了什么药,突然想起来改良?突然想起来下放权力?除了统治危机,世界上还有第二种原因会导致独裁者改良么?
事实上,真正实质性的自上而下的改良,在人类历史上本身就非常罕见(幻想改良的人说来说去也就是那几个例子)。在仅有的那些例子里,改良的时机是如何选择的?老实说,我没有研究过,也不想花时间研究。因为用脚指头都可以想出来,他们平时不改良是因为没有统治危机,在某一时刻忽然选择改良无非是社会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
改良的原因是统治危机。那么革命的原因又是什么?同样是统治危机。大家都高高兴兴的谁会革命?又是吃错了药?偷懒的学者往往喜欢用非理性来解释一切问题,这样就省了逻辑推理的过程了——反正非理性么,做什么都是有可能的。统治者可以非理性地改良,被统治者可以非理性地革命。但是人真的这么非理性么?你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有多少人会非理性地冲过来撞你?难道像政治活动这样高赌注的行为,人真的会那么随意?
正是因为改良和革命都是由同一样东西——统治危机——引发的,它们分别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面对危机时的策略选择,所以才会倾向于在同一时间出现。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学者会产生一种改良导致革命的错觉。
----
那么,统治危机为什么有时会引发革命,有时不会?有一篇经典我建议所有懂英文的人都应该看看。这可不是老掉牙的东西,而是真正的当代的经典,作者是斯坦福的超级大牛James Fearon。论文名为《战争的理性主义解释》()。虽然没有中文版,但是文章不长,也并不难懂。这绝对是天才的划时代之作。该文讨论的并不是革命这一具体现象,而是关于理性人为什么会发生广义上的暴力冲突。Fearon提出的问题是:假设战争之后,双方按一定比例分配利益;那么,为什么不在战争之前就按同样的比例划分好,从而双方都省去打仗的成本呢? 这篇文章的伟大之处在于,在此之前对战争原因的研究都集中在冲突双方的矛盾上面,而Fearon第一次用严谨的模型指出,光有矛盾发生不了战争,因为理性人会选择规避成本。战争的发生除了事先存在的矛盾之外,还至少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之一:
1.由于信息不对称,双方对获胜概率的估计不同,至少有一方高估了自己的胜算;
2.由于和平协议无第三方约束,弱势一方打与不打都是死,不如赌一把(所谓的可信承诺问题);
3.所争议的资源(如宗教圣地)具有不可分割性,无法通过谈判来共享。
从这三条来看,没有一条和改良扯的上关系。只要你同意Fearon的理性人假设,就没办法接受改良导致革命的说法。当然,你也可以去找非理性的原因,但是凭什么改良就让人变得非理性了?是让统治者非理性还是让反对派非理性?
那我们现在就从Fearon的理论框架入手,看看革命在什么时候最容易爆发。
对于这三条中的最后一条(资源的不可分割性),Fearon自己也承认实证价值有限。Everything has a price,任何东西都是可以用钱买的,通常没有什么不可分割可言。第一条我也不准备多讲。虽然这一条是后人研究得最多的,也一般被认为是战争发生的最常见原因,但是它无法用来解释为什么革命在一个时间发生而不是另一个时间(也许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民主国家之间不打仗,但这是另一个话题)。
第二条和我们今天的话题关系相当紧密。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所谓“可信承诺问题”呢?用博弈论的语言就是:和平状况下的Utility(效用)仍然接近于零。我看过一些关于可信承诺问题的模型(Fearon,Powell,Slantchev等)都是假设弱势的一方在不诉诸武力的情况下,最终会因为强势方的不断索求而归于一无所有(用马克思的语言来说,就是“可以失去的只有身上的锁链”)。在这种情况下,战争的机会成本也就变成零了:横竖什么都没有。
当然,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并不是常态。即使是一个没有任何物质享受和任何自由的纯奴隶,也通常会认为活着比白白死掉要强,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奴隶尽管痛苦,但不会选择毫无胜算的造反。但是,要注意,在某些特定的状况下,人对生命的估价是有可能低于零的(要么怎么那么多人自杀呢?)。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寡妇的独子被害死而凶手逍遥法外,你觉得她对生命的估价会如何?如果一个十几岁的年轻人被血贩所害染上艾滋病,他会如何计算此后的得失?这种情况如果是少数,可能会演变成零星的暴力冲突,而一旦成了多数,则大规模冲突无可避免。
更何况,即使是最惨烈的战争,也不是每个人都会死的。所以对于那些生活非常痛苦的人,战争带来的风险是完全可以承受的。那么,归根到底,要避免革命,首先得设法减少活不下去的人(也就是战争的机会成本为零的人)。
有一个非常普遍的误解,就是改良导致被统治者的行动力增加,从而增加了革命的概率。这个论断的前半部分是对的,改良如果不能增加被统治者的结社能力、议价能力,那就不叫改良了。但是Fearon这篇文章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告诉我们,双方的实力对比和暴力冲突爆发的概率并没有直接关系。如果甲方强乙方弱的时候没有发生战争,没理由甲方弱乙方强的时候就会发生。假设在谈判的开始,统治者有能力压制反对派,那么他们根本不可能开始改良。既然开始改良,那就说明他们认识到了自己无力压制反对派,因此也就不会傻到坚持不放弃权力。
会不会有以下这种情况呢?改良使得反对派的实力忽然增强,统治者已经明显不是对手。但是他们考虑到一旦放权可能遭遇清算,于是不同意继续妥协,宁愿殊死一战。这实际上是Fearon的可信承诺问题的反向应用:不是反对派活不下去,而是统治者活不下去。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统治者当然会预计到改良会让反对派实力增强(难道你懂他们不懂?),如果他们并不准备放弃权力,那么一开始就根本不会启动改良。某国的现状就是这个样子,因为担心民众组织化从而议价能力提升,所以连一点点改良的影子都没有。
为了把上面描述的博弈过程讲清除,我画了这个博弈树形图供大家参考。
notion image
从这个图可以看得很清楚,哪一派获胜最终是由实力决定的。但是暴力是否发生和哪一派实力强无关,只跟弱的那一派是否有活路有关。如果反对派处弱势,则他们能否活得下去是关键;如果统治者处弱势,则他们是否担心被清算是关键。而是否担心被清算又是由统治者之前的统治方式决定的(如政治迫害、腐败等)。
看了这个图,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自由派(如李剑芒)主张对贪官进行大赦了。他们的理由是:统治者对清算的担心很可能成为拒绝改良、引发革命的原因。但是有两个问题被剑芒老师忽略了。第一,从上图可以看出,这种策略只有在反对派实力超过统治者时才有意义。当反对派处弱势时,统治者根本不担心清算的问题(也就是现在某国的状况),革命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在图的右半边,也就是反对派有没有活路这个变量。第二,即使反对派实力强,做出“不清算”的承诺有没有可操作性?反对派和统治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他们是多头的,通常没有统一组织。其中一个组织做出了不清算的承诺,另一个组织仍然有可能清算。很多人说曼德拉如何如何,但是忘了南非反对派的重要特点就是有一个共同的领袖。缅甸的昂山素季也是一样。这样就给了统治者一个谈判的对象,一个索取“可信承诺”的来源。某国没有这样的统一的反对派组织,因而要想做出不清算的承诺,不论价值上可取与否,在事实上是不可操作的。所以呢,你再怎么承诺,只要他们手上有血,就不可能免除被清算的担忧。
这张图当然很粗,从图上看不出为什么改良和革命会先后发生——它们分明在不同的分支上,怎么会先后发生呢?我的图逻辑上并没有错,但是它没有考虑信息不对称的因素(也就是假设双方都知道对方有什么牌),所以对现实的概括当然有偏差。为了更接近现实,我只好又画了下面这张图,加入了信息不对称的可能性。
notion image
这张图其实还是高度简化的,只是增加了一点小插曲,就是假设反对派没有办法判断改良是真改良还是假改良。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比如慈禧太后当年的改良到底是真是假,至今都没有定论。说这张图高度简化,是因为它仍然假设双方对于对方实力的信息是完全的,且反对派对于统治者是否担心清算的信息也是完全的。如果把这两种信息不对称也考虑进去,这张图就会复杂得不成样子,根本没有可分析性。而博弈论的价值,我认为,就在于把不可分析的现实模式化,变得可以分析。所以我们暂且不考虑上述两方面,而专门探讨在真假改革方面的信息不对称。
可以看出,第三层开始的四条路径中,有三个都没有变。为什么呢?如果反对派知道统治者担心清算,或者知道统治者实力很强,那么前者就不可能相信后者会真改革。既然前者不会相信,后者也就根本不会费力气去假改革(晴雯所说的“早知担了虚名,不如打正经主意”)。
只有第二条路径(反对派实力强、统治者担心清算的情况)和前面一张图有所不同。在这条路径下,统治者有真改革的动机,因为真改革更容易让反对派相信,也就更有可能避免被革命之苦;但也有假改革的动机,因为一旦侥幸让反对派受骗,就可以继续执政,无须操选举那份心。反对派有相信的动机,因为如果对方是真改革,就省了革命的成本;但也有不相信的动机,因为如果被骗,就坐失了获取政权的机会。也就是说,双方都无法确定哪一种策略对自己是最好的,他们的策略选择必须建立在对对方策略选择的猜测之上。这种情况下,不会有一个单纯的纳什均衡(pure-strategy equilibrium),你无法通过推理确定革命到底会不会发生。但是只要数据充分(把每一种结果对各方造成的损益数字化),还是可以计算出一个所谓“混合策略均衡”(mixed-strategy equilibrium),也就是算出各种结果发生的概率。我个人的博弈论还没有好到能在几天之内解出这个均衡的程度,我也不认为解出一个具体的数值有太大意义。我们只需要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改良(哪怕是真改良)未必能阻止革命的发生,其原因就在于反对派无法确知改良是不是幌子。这也就是为什么托克维尔观测到改良后经常发生革命,那无非是因为统治者大势已去,改良又不被人相信。
注意!这并不是改良导致了革命,而是改良没能成功地阻止革命。换句话说,改良多少还是会降低革命的概率(否则真改良根本不可能出现),只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平息众怒。
说了这么半天,总算把托克维尔的这个古老的错误纠正了。这个错误不纠正是很危险的。假如有一天,某国的统治者本来准备用改良来降低革命发生的概率,结果突然想起这个改良导致革命的理论,就反而不敢改良了。所以说,不管站在统治者还是反对派的立场上,托克维尔这个理论都是有害的,必须“深入揭批”!
----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开头提到的第一种常见观点:“改良比革命效果好”。有了前面那两张图,这个问题就清楚多了。
如果一个人告诉你:“米饭比窝头好,不要吃窝头!”那么他的潜台词是,你只要不吃窝头就可以吃到米饭。否则,这种建议就成了“何不食肉糜”的废话。说改良比革命好,也是一样。如果不革命就可以换来改良,那么这样的判断是有意义的。但是事实如何呢?革命的反面真的是改良么?
从前面树状图可以看出,在第三行出现的可能的四条路径中,只有第二种有可能出现改良。也就是说,统治者担心清算和统治者实力超过反对派这两条中,只要任何一条成立就不可能有改良(更何况在某国两条都成立)。对反对派来说,不革命的结果并不是改良,而是维持现状。也就是说在这三种路径下,拿革命和改良比没有任何意义,正如问饥民“何不食肉糜”是一个道理。只有拿革命和保持现状来对比才有策略上的意义。正因为如此,在第一种和第四种路径下(弱势统治者害怕清算或者弱势反对派走头无路),革命反而成了理性人的最佳策略。
那么,如果一个国家处于第二种路径,也就是唯一一种有可能通向改良的途径(弱势统治者且不担心清算),是否可以通过不革命换来改良呢?还是不行。只要你明确了不革命这个原则,改良就不可能发生(统治者是活雷锋吗?)。怎么才能促使改良呢?唯一的办法是让统治者相信反对派有分辨真假改良的能力,而且挑明革命只会发生在假改良或不改良的情况之下。反对派分辨真假的准确度越高,统治者就越有可能改良。不加分辨的革命,或者不加分辨的不革命,都会让统治者丧失改良的动机,因为改与不改,真改与假改没有区别。这就好像要制止一个人偷东西,你必须让他认识到偷与不偷面临的后果不一样。如果他偷不偷都不被抓(无人执法),或者偷不偷都被抓(错案率高),都会让他丧失不偷东西的动机。
综上所述,“不革命”和“改良”之间半点关系都没有,说“改良比革命好”也就是个无意义的判断。如果一个人家里只有窝头,你告诉他米饭比窝头好,那真的与耍流氓无异。
很多人在对比改良和革命的时候喜欢用英法、日中等例子。秦晖先生在《再议“告别革命”》(http://view.news.qq.com/a/20130220/000027_1.htm)这篇谈话中已经反驳得很充分了:所谓改良根本不是很多人想象的和风细雨(如血腥的民治维新),所谓革命也不一定要死多少人(如辛亥革命),十月革命的流血其实发生在革命之后(可以被视为列、斯的自上而下的反向改“良”),等等⋯⋯这些我就不再重复。我需要补充的是,改良和革命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策略选择,因而从一开始就缺少可比性。根据我这个简化模型,改良的发生至少需要三个条件:1.统治者处弱势;2.统治者不担心清算;3.反对派有一定能力分辨真改良和假改良。三者缺一不可。台湾可以算是个例子:反对派高度组织化,精英云集;本省人又占人口大多数,族群意识强烈;已有宪法被戡乱条例架空,联合国无席位,合法性岌岌可危;蒋经国虽然也有些血债,但毕竟子女都在体制外,自己又行将入土,当然没有什么被清算的恐惧;之后的李登辉更是既无血债,又无经济问题,更不必担心被清算。即使是这样,台湾民主化还是经历了大量街头运动,到底应该划入革命还是划入改良还很难说。
读者不免会问,就算拿革命和改良对比没有意义,拿革命和保持现状对比还是有意义的吧?当然,根据上面的模型,放弃革命的最可能结果就是制度上保持现状。所以二者是一个明确的取舍关系,进行对比是有意义的。如果你能证明革命后比保持现状更糟糕,当然可以成为放弃革命的理由。
革命后比革命前更糟糕的例子当然是有的,但是你仔细看看,几乎全部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为什么呢?很简单,那时候人类还没有积累足够的数据来证实什么样的制度是有效的,所以只能碰运气。苏联不管怎么物质匮乏,从外面看还是相当辉煌的,难免让人有模仿的冲动。但是自从80年代苏联的统治危机爆发以后,共产主义的神话就不复存在了。也就是说,什么样的制度是有效的已经非常明确:你要想避免灾难性的暴政,必须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制度原则,新上台的革命领袖想糊弄过去,不搞选举,不让人办报,不经审判抓人杀人,已经不可能实现了。这次埃及的例子就很说明问题,仅仅是新总统有越权的嫌疑,刚刚革命完的民众就重新回到广场。
以下是我找到的所有苏联解体过程中或者之后,世界上发生的导致政权更迭的革命事件(以前在微博上发过)。我给革命的定义是:由大量底层民众参与的通过激烈对抗(暴力或非暴力)方式驱逐执政者的现象。大家看看这些革命里面能不能找到新政府比之前更糟糕的例子?
当然,这个名单肯定是不全的,如果谁知道别的例子请务必补充!
1.波罗的海三国的歌唱革命:始于80年代末,三个国家各自出现了数十万人的街头运动,并于1989年共同组织了一次长达600公理的人墙进行抗议,史称“波罗的海之路”。其中立陶宛还在1991年遭遇了苏军的武力镇压。最终三国以赢得独立告终,反对党赢得选举,取代了原有的最高苏维埃,多党民主确立。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2.捷克斯洛伐克的天鹅绒革命:不用说了,效果很好。捷克和斯洛伐克都已是OECD国家,小日子过得滋润。
3.波兰的独立工会运动:同上。
4.东德的“星期一游行”:推动了柏林墙的拆除。
5.罗马尼亚革命:毙了齐奥塞斯库,建立了现代民主制度。收入水平不如前几国,但也是中上水平,已经是欧盟成员国。
6.摩尔多瓦2009动乱:被指选举舞弊的摩尔多瓦共产党并没有下台,但是在随后举行的选举中,摩共只获得了不到一半的席位,其他反对党组成了一个执政联盟,将其挤出政府。
7.南非反种族隔离:成功。
8.南苏丹独立运动:不知算不算革命。
9.埃塞俄比亚革命:1994年开始第一次多党选举。国家仍处于旱灾困扰之中,但和门格斯图时期的血腥独裁不可同日而语。
10.贝宁1989年骚乱:结束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开始多党选举。
11.台湾民主运动:先是美丽岛以及80年代的一系列运动促成了解严,但台湾人并未满足,继续发起更多街头运动(如五一九绿色运动、鹿港居民反杜邦事件、五二〇农运、无壳蜗牛运动、三月学运等):推动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
12.韩国87年的6月民运:直接导致总统直选。1996年卢泰愚、全斗焕因80年代的镇压被判重刑。
13.菲律宾人民力量革命:赶走马科斯总统,重归民主政治。
14.印度尼西亚1998年抗议活动:苏哈托下台,印尼民主化。
15.智利80年代末不合作运动:导致88年的多党选举。皮诺切特下台,但仍掌控军队,直至1998在英国被捕。
16.最后也是最精彩的阿拉伯之春:突尼斯、埃及、也门和利比亚这些以强人政治闻名的中东伊斯兰国家,纷纷赶走了独裁者。有人认为结果如何还言之过早。但其实结果已经很明朗了:独裁者的血腥统治已一去不返。等着看所谓“极端主义”笑话的人肯定要失望的。
另外,还有两个例子不能算太成功(但也不能算失败):格鲁吉亚玫瑰革命和乌克兰橙色革命。前者的选举仍然一党独大,后者被革下去的那位又当总统了。但是要注意几点:
1.两国革命都没有遭遇暴力镇压,因而成本很低,可以理解为社会的试错方式。
2.两国革命前已经建立了一定的民主程序,所谓革命针对的无非是选举舞弊,而之后舞弊现象确实有所遏制。即使没有达到翻天覆地的效果,但是所得绝对可以偿失。
----
最后,总结一下前面都罗嗦了些神马:
1.先后发生的事情不一定有因果关系。地震不是蛤蟆造成的,革命也不是改良造成的。
2.改良和革命都是统治危机的产物,所以很可能一起出现。
3.真改良的出现至少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反对派胜算高、统治者无清算之忧、真假改良易于分辨。三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在历史上非常罕见。
4.革命的出现则有几种可能:1)反对派胜算低但横竖活不下去;2)统治者胜算低但担心被清算;3)统治者想妥协,但真假改良无法分辨。三种可能中的任何一种都会导致革命,所以革命较常见。
5.革命的反面不是改良。因为不革命的结果是保持现状,所以拿革命和改良对比没有策略上的意义。
6.革命和保持现状相比,有变好的例子也有变坏的例子,但是最近几十年只有变好的例子。
notion image
 
2016/2/14晨
预知详情,可以在扣群,搜索“文子”建的“通用议事规则”(363085470),那是学员加入学习互助组的接待群。也可微博关注“401文子”,第一时间加入罗规学习互助组。
罗规互助组,就是国内的比较好的平台,他们经过不断摸索,已经能够用短短两个月,把罗规爱好者练习成达到阈值的罗规人才。让成员即使离开平台,也能独立组织会议,进而提高效率。就直接避免了学习不好时的摸索,减少了前期消耗,提高了“自成长”性。
001,按照前图,阈值大概在4-5之间,刚好是经过系统培训后的那个效力值。这个阈值,也是区分“知”和“行”的分界点,前者虽然知道罗规理念,但仍然违背罗规的理念做事,后者则把罗规理念融入行动中,成为新的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所以,超过阈值才能真正提高效率,不到阈值只能随条件而定是否提高执行效率和决策能力。
这和401文子以前强调的学习学习“阈值”有关,当在学习“阈值”以下,往往难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必须在专门的练习平台深造,超过特定学习“阈值”,才可以人人提高组织和会议的执行效率。
总结:初学者对罗规操作不熟悉,导致程序上的僵化和浪费,使得议事基本原则无法有效体现,呈现出决策速度慢的印象,这是正常的过渡阶段。(以上来自001所做)
解释,对罗规的熟练掌握,相当于顶级水平,集体决策效率最高,信息沟通也足够充分,但不会达到独裁的瞬间速度10。执行力也达到最佳。
5. (熟练运用)水平10,对应效率10,速度8,执行力10,效力8
解释,随着对罗规的加深(水平8),效率会有提高,速度略有提高,执行力也提高。此时已经是准专家水平,还可以帮助其他的组织提高效率。
4. (深入学习)水平8,对于效率8,速度6,执行9,效力3.5
解释,随着对罗规的逐步了解(水平5),例如我们培训班学员的水平,对议事原则有一定体会,并熟练基本操作,那么集体决策效率更突出(效率7),可以达到独裁决策的速度,甚至更高。执行力明显提高。
3. (初步掌握)水平5,对应效率7,速度5,执行8,效力1.4
解释,如果稍懂罗规(水平1),例如南唐十三条,但对于议事原则不熟悉,稍有民主决策(效率2),操作可能僵化,程序性浪费比较多,耗时(速度2),看起来比不懂罗规的群体更慢,但是民主程序初步体现。有一定的主动执行(执行2)。
2. (初步接触)水平2,对应效率2,速度2,执行2 ,效力0.02
解释,如果不懂罗规(水平0),吵了半天,难以形成民主决策(效率0),影响速度(速度为0),大家不耐烦,最终某个人拍板决定,意味着独裁式加速解决,速度约为(10),平均速度为5。基本难以主动执行,执行效果很差(执行0),基本上被动。和单个人做达到的效果相似。
1. (个人独断)水平0,对应效率0,速度5,执行0 ,效力为0
根据上述参数,简要罗规学习的5个阶段:
e. 效力,量化为效力0到10(为a*b*c*d/1000)。效力为效果的综合指标,包括成员的满意度,整体的文明度等。
d. 主动执行力,量化为执行0到10。成员理解并主动执行的程度。
c. 形成决定的速度,量化为速度0到速度10。速度为群体意识某个决定开始酝酿,到形成所需要时间长短(速率)。
b. 议事效率,量化为效率0到效率10。效率为集合群体智慧的能力。0代表完全个人决断。
a. 罗规水平,量化为水平0到水平10。水平为罗规知识和操作的综合运用能力。0代表不懂议事规则。
参数:
notion image
根据实战练习和培训学习的体会,详细分析如下:
notion image
答:不是。初学罗规,表明看起来好像效率反而下降,准确地,相对于个人独断式决策,罗规决策速度相对慢,但是换取的是效率和自觉执行力的提高。
问:学习罗规后,效率反而下降吗?
  作者001
2016-02-14 00:19:47  
——罗规水平与决策速度和效力的关系
(2016-02-14 07:06:18)
notion image

为啥需要罗规平台?

ba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