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议事规则-文子
💛

极据和方法二元论理解

3.作为一种极据的人的行动自远古以降,人们一直渴望知晓那一切存在和一切变化的原(创)动者,也即万事万物来源于斯又为其自身本源的终极本体。科学则较为谦和。它明白人的心智和人对知识的探求是有限度的。它只追溯每一现象的原因。但它也认识到这些努力终将遭遇某些难以跨越的壁垒。有些现象无法加以分析,也不能溯及其他现象。它们是一种“极据”(ultimate given)。[插图]科学研究的进步也许能成功地证明,从前认为是极据的某些事物,其实能够分析为若干成分。但是,总会有一些不可简化、不可分析的现象,这就是极据。一元论告诉我们,终极本体只有一个,二元论说有两个,多元论则说有多个。没有必要去争论这些问题。这种形而上学的争论是永无止境的。而我们现有的知识又不能提供一个解决的方法,而使得其答案让每一个有理性的人绝对满意。唯物主义的一元论主张,人的思想和意志是身体器官组织即脑和神经细胞作用的产物。人的思想、意志及行动仅产生于物质运动的程序,而这些程序总有一天将由物理和化学研究的方法得到完全解释。这也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假设,尽管它的支持者视其为不可动摇和不可否认的科学真理。有许多学说企图对心灵与肉体的关系做出解释。但它们只是些推测,与可观察到的事实无任何关系。所能确信的只有心理与生理过程的某些关系。而有关这种关联的性质和作用形式,要说我们了解,那也少得可怜。一些具体的价值判断和特定的人的行动,都不适于作深入的分析。我们完全可以假定或相信它们事出有因。但只要我们尚不知晓外在事实——物理的和生理的——如何在人心中产生一定的思想和意志并导致具体行动,我们就不得不面对一个难以跨越的壁垒:方法论的二元论。在我们现有的知识体系中,实证主义、一元论和泛物理学主义的某些基本陈述,仅是些形而上学的假定,缺乏任何科学的基础,对科学研究既无意义也无用处。理智和经验都告诉我们有两个不同的领域:一为物理、化学及生理现象的外在世界;一为思想、感情、价值取向及有目的之行动的内在世界。就我们今天知道的,这两个世界之间尚无联系之桥梁。有时对相同的外在事件人们会有不同的反应;而有时不同的外在事件则能引起人们相同的反应。其中的奥秘我们无从知晓。有鉴于此,我们不得不保留对一元论和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陈述的判断。我们可以相信也可以不相信,如同他们解释化合物是若干元素在某种结合下必然产生的结果那样,自然科学总有一天也能用同样的方法对观念、价值判断及行为之发生作出成功的解释。在此期间,我们只能对方法论的二元论加以默许。人的行动是一种带来变化的机制。它是宇宙运动和形成的一个元素。所以它是科学探究应有的一个对象。由于不能追溯它的原因——至少在现有条件下——我们必须视它为一种极据,并且把它当做一种终极本体来研究。人的行动引起的一些变动,与一些庞大的宇宙力量的作用后果相比较,的确微不足道。从永恒和无限的宇宙观点来看,人是一个无限小的颗粒。但对人来说,他的行动及其行动的变动不居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是他的本性和存在的要素,是他维系生命并将自己升华到高于禽兽和植物水准的手段。不管人类所有的努力如何瞬息万变,就人及人类科学而言,人的努力总是最为重要的。
确立方法论的二元论,既不是为了偷懒,也不是为了确定研究的边界。而是基于一个事实:外在世界和内心世界是无法联通的,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如果有一天,自然科学确立了人脑和外在世界的关系,可能这个方法论的二元论就不成立了。在目前,我们只能用因果律来理解外在的,用目地论理解内外。别无他法。
都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里原来是一个水流充足的小山泉。这是上百万年大自然的造化,可是呢,某些人为了让别人感恩她的滴水之恩,就给改造没了。你说,如此滴水之恩,应该怎么报答呢?大自然的涌泉之恩又该怎么报呢?借着一根草叶,滴滴答答半小时,总算接满了。所以奉劝朋友们,当你看到滴水之恩的时候,一定要分清那里原本是不是有一个水流充足的山泉。他们明明破坏了你的山泉,你还报道他滴水之恩,这不变态吗?经济学,就沦为这样的怪圈。本来朝X人可以过得很好,但被大圣人金家祖孙,恩泽照耀,和几十万支愿君的鲜血、生命,终于消灭了他们的财富源泉,换来了他们的滴水之恩。
 
制止犯罪的是财富,而不是严刑峻法。穷了,就会逼上梁山;富裕了,大家自然安居乐业。当今社会治安好转,和大家有机会致富相关,和“死刑”的威胁无关。和民众的自卫能力有关,和青天大老爷没关系。
 
快来查看我用飞书分享的【山东物业管理条例】👉https://mm6e2hob0l.feishu.cn/docs/doccnjzh2YFuRKoG9yu2Fc8n1Uc
快来查看我用飞书分享的【物业管理条例】👉https://mm6e2hob0l.feishu.cn/docs/doccnCmz34v5RNFaoS91Dtq7PIv
快来查看我用飞书分享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https://mm6e2hob0l.feishu.cn/docs/doccngykGmW7JKQDtx9v9gvczPg
我上大学的时候,比较大学与大学之前有什么区别。我总结出来的区别是:高中之前我们认识世界更多的是,是非对错的认识,是定性认识;而大学呢,出来要找工作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定性的认识已经落伍了,需要定量的认识,要有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这就需要有精准的数量才能达到想要的结果,不再是高中及之前那种简单的定性分析了。最近这几年,看到这么多网络热点事件,尤其是前几天文章被删除之后,我心里想,很多人自称什么大学生,其实他们脑子里还是装满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这是人的悲哀呢,还是民族教育的不幸?典型的表现就是,(小学)老师说的就是对的,不能讨论,不能质疑……真不知道这些人大学是怎么读的?这让我想起来了,很多大学教授战战兢兢,不敢乱讲。因为讲的稍微让学生不舒服,学生就举报。可是,如果大学校园里边还讲小学那一套。那教出来的学生和没上大学有啥区别呢?你要知道,小学讲的内容几乎全是错的,因为小学生的智力有限,理解不了复杂事件,不得不“过度简化”,方便孩子们理解。如果,一个成人还保持孩子的那些极度简化了的观念,那不很可笑吗?
 
奥派经济学家米塞斯举过一个著名的例子,精辟地阐明了自然科学与人类科学之间的差异,他说:“你把一块石头扔进水里,它会沉下去;你把一根木棍扔进水里,它会浮起来;但如果你把一个人扔进水里,那么他必须决定沉下去还是游泳。”   在这个例子中,石头或树枝没有思想,没有意志,它们的运动方式完全由外部条件所决定。我们只需要了解一些客观的参数,比如外力大小,运动物体的质量大小等,就可以代入公式进行计算,得知物体的状态,并预测其后的发展。如果实际情况与预测不符,那要么是因为测量不准确,要么漏了某个参数,要么是据以计算的公式有问题,等等,都是技术性的原因,而不可能是因为石头或树枝存在某种科学无法解释的内在“思想”。所以人们会说,自然科学就是“测量和计算”。   然而,人与此不同。人被扔进水里,是由他自己来决定是沉下去还是游泳。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存在几个层次的问题,首先,人的行为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如果没有被扔进水里,这个人就不用决定是沉下去还是游泳。而且除非他会游泳,否则就没有游泳这个选项,他只能听天由命地沉下去。其次,如果存在不同的选择,行为人本人需要做出决定,决定他自己的行为,而不是由外部条件决定。这是人与石头或树枝最根本的不同之处;第三,造成这种选择的情势本身,可能也是人的行为的结果——这个人是被另一个人扔进水里的。人的行为不但是在约束条件下选择,还可能创造或改变自己或他人的约束条件。
 
只有从人的行为的那些不变的范畴出发,结合某些经验事实进行演绎推理,才能得到正确的经济学理论。对于事实的搜集而言,没有理论的指导,它就是一些表面的现象。事件本身并不是科学沉迷于从事件中发现理论或证明(证伪)理论,是无益的工作。"经济学的工作不同于向X银行家及Y商业大亨询问其对经济情况有何想法的记者工作。文子:任何事儿,都是复杂事件,原因很复杂,无法简单归因。也无法完美重现。所以,“事实证明不了任何问题”,社会科学,只有逻辑可以证明,不可以用自然科学的设计实验方法证明。一)不可夸大这种比较方法的作用,它并不是活用生任何领域都具有同等效用的:)这种比较方法不可能完全满足科学的需要,它只能作为真正的概念式的知识的阶梯。顺便说一下,恩格斯对近代科学中所、应用的比较方法曾给以极大的关注,他认为:“一方面,由于有了比较自然地理学,便确定了各种不同的植物区系和动物区系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按照其相当的器官来相互比较各种不同的有机体,不但在成熟状态上加以比较,并且在一切发展阶段上也加以比较。这种研究进行得愈加深刻和精密,不变的僵化的有机自然界的僵硬的系统就念加一触即溃。
 
 
ba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