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议事规则-文子

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这就是说把他的已经遇见到后来和伯特西蒙的有限理性的含义判断合作系统是成功还是失败,要看其能否有效的适应以下条件,
一个组织能否存在下去,就看他面对各种变化,取得物理的生物性的社会物质性的要素和力量的环境,能否不断的进行内部调整,以保持各种复杂角色之间的某种均衡进行,这种调整固然应该考虑那些外部条件的性质,但我们最感兴趣的是这一过程是如何完成的?
巴纳德1938年第6届,
合作能否成功取决于社会与激励组合这两个因素,因为合作带来的社会利益是有限的,合作系统的效率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分配的过程,(1938年第58页,)况且要研究正式的组织,首先需要确定非正式组织所起的作用——“正式组织的活力及存在条件取决于非正式组织的状况,没有后者就谈不上前者”。与正式组织所需要的条块分割的弊端相比,非正式组织的优点在于有利于人们进行交往能加大组织的凝聚力,还具有保护个性完整和个人尊严的作用。
最后把难得写了一段既有先见之明的话,其中明确指出了迈克尔布兰尼后来1962年在个人知识问题上提出的思想,:
“众所周知,搞社区工作的人必须有实践知识,而不能只夸夸其谈,这就是诀窍,也可称为行为指示,必须根据具体什么情况来办事,。管理方法比任何事物更需要这一点,。”?
这样banana就在其对内部组织问题的出色研究中提出了以下论点,以组织形式及正式组织是至关重要的,二非正式组织是有益的,也更有人情味,三必须承认理性是有限的,是一个组织要有效率,关键是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决策,5主要的是达成默契,这样尽管把那答案不能从制度比较的角度来看问题,例如他就没有想到应该把企业与市场加以比较,但已经明白无误地道出了把企业看作一个治理结构的思想,。
有次就出现了以下命题,而且按理说也应该把这些命题算作1940年对经济组织的共同研究成果之一,这些命题是,:一投机是人类无处不在而又难以把握的本性,因此就需要主动的去研究与此有关的经济组织问题(奈特);2,组织问题的基本分析单位是交易,(康芒斯);研究经济组织的核心目的在于调和交换关系,(康芒斯、巴纳德);似与之相应的是,从法律上对管易的合同进行研究,把组织与合同至二者结合起来研究技能是二者相得益彰,又有助于对经济组织的研究(卢埃林);5,对内部组织和市场组织的研究不见,绝非风牛马不相及,翻到可以一并汇入共同的简明的交易成本理论的框架中(科斯)。
2、此后30年的状况【绪论p15】
这30年从一开始就有一个非常激烈的兆头,这是指他已经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坚实基础,不过当时对经济组织的比较制度分析还不算普遍,人们的注意力还在其他方面。
在1940~1970年这30年中,在经济组织的研究领域中出现了一个断层,因为这期间盛行的观点认为,究竟是要企业组织还是要市场组织,要根据其技术特性而定,至于经济行为是通过企业还是通过市场来配置,则被视为不言而喻的问题,企业的特征特点,就在于它只是一个嗯生产函数市场只负责提供信号,能否打成一项合同,要看你有没有拍卖者那样的功夫,至于合同纠纷这根本不予考虑,因为只有法庭来裁决一切,至于接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来解决,难以琢磨的节省成本,在这种正统的框架下,根本不会产生,因为这一框架的确没有这份能力,因此在这段期间,政府对自己所不熟悉的会表现利益的企业行为,往往采取深刻猜忌,甚至是有意为难的政策,。
1972年,罗纳德科斯在论坛组织状况的文章中,对他1937年那篇强调教育成本而不是生产成本的论文的遭遇感太不易,虽然论文的观点被大量引用,却无人讲其辅助事实,(科斯1972年第63页)。尽管如此,对那种演变成新古典价格理论的不满情绪毕竟已经形成佛农,史密斯因此大的断言,一种新的微观理论即将面试,他将会并且应该以经济组织和经济制度的功能为研究对象,从而要求我们掌握信息经济学的知识,掌握处理教育技术的更复杂的方法,。
在1940年至1970年这一断层时期,尽管主流传统已久,但确实并非人人都没收成规,相反在法学经济学和组织理论中,反主流的重要观点正不断涌现,这些观点都有利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确立,。
2.1经济学,
弗里德利西哈耶克对主流传统就不是照本宣科,他鉴定你认为社会经济问题主要是一个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如何迅速的适应环境变化的问题,他注意到即使是无能的经理,你要想把过高的工资成本消化掉,以提高活力,水平也并非难事,而且其实不改变原来的技术条件,也能有完全不同的成本进行生产,其实这些经验在企业管理中不过是老生常谈而已,但经济学家们的研究却表明他们不见得同样熟悉这些经验,
还有一个静儿建议只听出统计数字,其实无助于研究这种适应系统,重要的是要懂得有关行为癖好的知识,这种知识的特性就在于它具有重大的经济经价值却不能靠统计数字而得出它的价值,就在能适应环境变化而采取的行动提供一个基础,。但是如果所涉及到的经济性质太复杂,那人民自然会理解这些知识的意味,那是想捂也捂不住的。
二次大战以后,市场失灵的教训进一步高级经济学家要注意信息的重要性,注意这些信息在经济代理人之间是如何分配的,注意在准确传递信息时会遇到的那些困难,这里特别应该提到的是科室的社会成本问题的研究,其中不禁用交易成本来说明市场失灵的原因,而且通过对各种经济制度的透彻比较,提出了经济组织的各种问题,这一理论的层层推进,不断和不断经验在看绿色2楼的研究中达到了顶峰,阿洛看到市场并不是绝对适量,最好是放宽眼界看问题,那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交易成本的存在会阻碍市场;而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或者市场根本不能形成——按照在这里所说的,交易成本指的是经济系统的运行成本,。
从阿罗对经济组织问题研究所做的一系列重要贡献中,都可以看出,他是想从微观角度来解决问题,阿龙像孩子一样也强调必须对均衡经济和非均衡经济做出区分,传统经济理论强调一点即价格系统注意重大信息的源泉,这一点对均衡经济是完全正确的,但但是如果面对的是非均衡经济就要从源头而不是依靠价格和数量来获得信息,而这样做也就必须付出额外的费用,此后在1963年,阿罗任管理科学院主席并发表的致辞中称,企业和市场只是组织经济行为的两种互相替代的手段,。他指出任何一个组织都有自己的边界,一旦越过这个边界,就只剩下以价格为媒介的交易了,但是他也看到组织内部的经济活动,往往以价格为买家的交易非常相似,有时他提出了一个两者都适用的理论框架,用这个框架既能解释企业也能解释市场,他进而认识到组织内部的等级结构也是一个决策变量,药品要组织内部的效率,就不能不考虑这个变量,从阿罗对在信息经济学的态度中可以看出,他认为信息的矛盾就在于信息的基本矛盾的根源,在于投机对买者而言,在他获得有关信息以前,他并不知道这些信息的价值,但当他事实上得到这些信息以后,。他又没有付出任何成本。,最后阿洛坚持认为经济组织的问题只能放在更大的背景中来考虑,有了这个这种背景,就不妨明确认为交易双方都会诚实行事。由此可知,同样是签订合同,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效率就会大不一样,其中原因就在于信任程度不同,。
2.2法律与私下解决的演进,
法律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这就要提到哈利舒尔曼阿奇博德考克斯和克莱德萨默斯等人对吉利谈判合同的特殊属性所做的评价,。再决定应该如何贯彻瓦格纳法师,有必要评判一下私下解决到底被法庭裁决好在哪里,舒尔曼强调说,这项法律只能理解为一种抽象的法律框架,经营者和劳动者会按照这个框架的具体达成某种私下解决,如果通过法庭来解决各类纠纷,就得经过上述与仲裁,而受法庭鼓励的做法,却不一定有利于保持合作关系,考格斯也认为应该把集体谈判达成的协议看成某种智力手段,而按照普通话的精神,它也是一种教官手段,对非常时期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说,通过具体协议可以处理好大批人群之间的复杂的多边关系,对不可以见的突发性事件,也可以在合同中写上一些概括的可变通的条款,以便给交易双方提供一种专门的裁决机制,再组建一个是工商业组织是谁都无法把将来的所有细节都实现起的清楚,即使是经营者和劳动者双方已达成一致的问题,到时候也得商量着办,。
卢埃林早就注意到了技术过失和有意破坏之间的区别,萨默斯进而发挥了这一观点,他把法律纠纷问题分成两类,一类需要严格照办合同文字来解决简称依法办事,另一类可根据具体环境来灵活解释:“法律的抽象原则集中体现在重申条款之中,也就是用悬而未决的交易来解释依法办事的各项原则;由此创造出一种幻觉,似乎无需考虑具体环境就直接援引合同中的原则。因此这一条一般来说也适用于一切合同性的交易”(萨莫斯,1969年,第566页)。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拓展合同的含义,就应该明确强调其法律目标,明确地突出有效的治理关系,萨默斯对此作出推测:“对各类合同性的交易都能使用的一般原则可以说寥寥无几;而且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特点根本不可能被算作法律原则”(1969,年第527页)。
对法律作出其他重要贡献的还有42的麦克雷对合同问题所做的实证性研究,麦克雷发现人们并不是按照合同中所规定的有法律效率的方式来履行合同的,而是使用更加非正式的互相打赌的方式,他引用一位话来说明这一事实,在拍板嗯争辩时要甩开律师和会计,因为我们根本不懂一曲雨的声之道,1963年第61页句号,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麦克雷对合同时间的研究支持了下述看法及解决合同中的终端和不明确的地方,往往不是处处刷屏,而是要靠私人解决达成一致,这与新古典经济学关于法律和经济学的那些假定完全相反。对交易成本以及比较制度的分析,在圭多·卡拉布雷西关于民事侵权行为的开拓性研究(970年)得到了突出的体现。
2.3组织理论,
组织理论方面的重要论述,包括赫伯特西蒙于1947年发表的管理行为,其中对巴纳德的观点作出了学术性解释,阿尔弗雷德和阿乾德德钱德勒的名字,战略与结构,1962年,以及迈克尔波兰尼对个人知识1962年的论述,西盟把巴纳德的理性分析观点推向前进,并在这一过程中使用了更精确的语言,探讨组织的核心问题,就要苏本球员把人类的理性目标与所办角色在认知上的局限性,这二者结合起来才行,他不折不扣是一个这样的领域,人类是按一有目的的理性行事的,但人类又只具有有限的理性,因此才为一种真正的组织和管理理论,留下了用武之地,括号1957年,有目的的理性指的是在经济代理人和经济组织中,可观察的目的性也只有在有限理性的范围内,人们才会有兴趣进行经济上的选择,在各种不同的经济组织形式中进行选择。
西蒙则一直重申有关效率的标准问题,括号1957年第14页,39~41页,172~197页,括号单台警告说,进行组织设计要具有与组织的更宽泛的目标有关的社会科学知识,去年第246页括号句号,如果过于追求次要的目标固然在追求局限目标上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可,按讲义牺牲整体目标为代价,括号西蒙1957年第252页,而这正是人类,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行为特点,。
钱德勒于1962年发表的著作,初中是研究企业史,而非组织理论,他对各种组织形式的起源扩散性质及重要性出问题的史学描述,在很多方面都走到了当代经济学界组织理论的前面前的了,明确理论组织形式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它之前无论是经济学还是组织理论,对这一点都复制缺如,甚至几乎未曾试图从这方面去考虑,钱德勒的著作问世后,那种以经济效率与内部组织基本无关的不正确观点,便失去了立足之地,
迈克尔布莱尼对个人知识问题的研究说明要给企业的性质下个唯一的技术性定义,简直无异于画饼充饥,:
“试图对已形成的产业组织方法进行科学的分析,已经处处导致了同样的结果,即使是研究现代产业,最基本的困难仍然是无法给出知识的定义,我曾亲自观察过匈牙利的例子,他们引进了新式吹灯泡的机器,但整整一年仍未能生产出一支没有瑕疵的灯泡,而同样的机器在德国却在成功地运转。”波兰妮1962年第52页,
波兰妮通过考察手工业的演进深入的研究了这个问题,他在考察中发现,:“对已经过世的整整一代人来说,那些手艺都是家喻户晓的,要是在200年前让办文盲的意大利人安东尼奥斯科拉里乏力,吃着一把名牌的小提琴,不过是小事一桩,可现在人们要把那种钱复制出来,就得动用显微镜,化学仪器以及数学电子技术,这真令人可悲,”(波兰妮,1962年,第53页)。在语言的学习中,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也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语言的掌握是一门艺术,要靠心灵,神会琴说,长练,只有能进行口头交流,才能说明两个初学语言的人已经能够成功地运用语言学的知识和技巧了,其中一个人要传出信息,另一个人接受信息靠着所学的知识说着信心,十足的签词造句,听着这蛮有把握的心灵神会,这样他们就依靠对方正确的使用和理解词汇而达到相互交流,就当这种相互结合的接受假定授受假定被事实所证明时,才能形成真正的沟通,”(1962年,第206页)
但是说到对经济组织问题的研究,目前要找到一种能统一各家学说的理论,还是可望不可及的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企业而和组织的理论,以及新古典的依法签订合同的传统,受到的都是这些非正统方式的对待,因此基本上并未被触及分毫,同时为了便于利用非理性的注重权利的方法对组织问题进行研究,在理论上又进一步避开了注重理性的研究方法,(威廉姆森1981年bee第571~573页,)。结果克斯在1972年对比比较制度研究的状况作出的令人担忧的评价,就都被证实了,。
3. 结语
本书接连罗列出一大批不成熟的交易成本经济学观点,并且用这些各十几件,但尚不能自圆其说的观点来说明有关经济制度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有关公共政策的一隅之见,第1章提供给读者的是用交易成本经济学来研究经济组织问题得出的基本轮廓,第2章则提出作为交易成本经济学基础的有关行为假定,以及区分各种交易的主要标志,并且要描述出关于人们研究合同这个大千世界所用的其他方法,其中要对我讲的那种“必要的细化, ”——通过这种细化,交易开始时所需的大量条件活成事前的竞争已经在履行合同及重新签约期间合成视后的竞争被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具体条件及其在研究经济组织问题中处处可见的重要性作出进一步的阐述,。
交易成本经济学不把企业当做一种生产函数,而是认为更使用的做法是把企业至少从多个人的目标来说,作为一种治理结构来看待,因此第3张要提出对合同关系进行治理的比较制度方法,
第四第5两章研究纵向一体化问题,第4章将理论及政策第5章分析案例,之所以研究纵向一体化问题,不就因为它是交易成本本身存在的重要条件,也因为从交易成本角度来考虑一体化决策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做法,其他与交易成本没有明显关系的现象,如就业关系,政府调控问题,签订某些不标准的合同的时间,公司内部的治理问题,甚至家庭这种组织等等也都和纵向一体化有关,
第6章则试图填补经济组织理论的一系列空白,他通过考察为什么大企业做不到,而一群小企业所能做的到这一矛盾现象,接着研究组织内部的激励机制和官僚主义对组织的限制问题,
第七第八两章研究的是签订非标准合同会对履约产生怎样的影响,签订非标准合同及客户和地区限制搭配销售集体订购及与此有关的种种限制,一直是大多数公共政策的难点,因为这类政策养成新古典学派的观点,认为无论对企业还是对市场来说,交易都是按照某种自然,主要是技术持续的要求进行的,因此改变这种自然秩序的任何企图,都有反对竞争之嫌,交易成本,理论则揭示出这种思维定势过于简单化了,因为有很多和同事,虽然算不得很标准或者签约双方互相并不熟悉,但都能合法地实现节省交易成本的目的,事实上交易双方往往会努力设计出能够提高交换效率的合同,由此形成的双方关系有点类似于商业上的互相抵押,
第9章研究的是工作组织,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也是对近来基建经济学对工作组织问题的指摘给出的一个说法。好,基建经济学认为等级制度,执政权力,而不能保证一个组织实现其经济目的,(马格林1974年,斯通1974年,)。这种观念之所以有市场,主要是由于以下先入为主的成见,新古典经济学只讲生产函数而不止其他对等级制,更是三缄其口;只是假定等级制之存在——确乎无处不在——可用其它原因,主要是权力因素来解释,但是如果我们用交易成本的概念来理解,就会看到等级制也能为提高组织的效率服务,还能对改善工作组织的状况提供各种预测。
第10章分析有效的劳动组织,前一张假定工人们的身份从性质上说是一个变量,但本章则假定任何劳动组织中普遍的规律都是工人服从经理的权利,令人感兴趣的主要问题是,根据个人对工作的不同贡献,怎样才能一点一滴地完善治理结构的基础,其中要谈到各种关于工会组织的作用的观点
第11章分析现代公司问题,首先要研究公司的组织形式是如何从传统公司(单一出资人)演变成现代公司(即多个出资人)的,并指出这种演变的重要意义,然后说明现代公司的多部门结构的继续扩张——发展出联合企业及跨国公司——一是为了对多条生产线进行管理,二是为了推进技术转移的进程,
第12章分析公司的治理结构,我认为比较适当的做法是把董事会看成为了解决股权分散问题而建立的治理结构,否则股东在公司的投资利益就无法得到保证,根据这个道理就可以说董事会主要是全体股东手中的一种工具。
第13章考察政府管制问题,其中对以下命题提出质疑及使用特许权招标的方式,就可以取代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之回报率的调控。从交易成本的角度看,这一命题是有一定使用条件的,不能套用到一切自然垄断行业,有次我主张特许权招标这种方式只适用于某些行业,在我在服务中享用一批案例研究结果来说明很多合同在处理具体问题时都不使用特许权招标的方式,
第14章概括了交易成本经济学对垄断的各种批评意见,其中要谈到签订合同进行企业兼并及采取战略行动时所产生的各种交易成本,以往反垄断理论对垄断问题的各种成见——即垄断在实质上会排除非技术形式的节约,——已经纷纷受到挑战,这一章还要对造成难以克服的,具有反社会作用的垄断化的环境作出说明,
第15章是全书的总结,记住要对交易成本经济学赖以建立的行为假定基本论点及其主要含义进行总结并概括其中的研究程序,

第1章 交易成本经济学

企业市场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签订合同的行为,都是重要的经济制度也是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组织创新过程的产物,但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研究期间,仍未在社会科学研究的进程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对这些问题的忽视原因固然在于这些制度本身过于复杂,正引起复杂才往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不是令人望而却步,。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我们对组织问题的初步了解是从承认,尽管不是心甘情愿地承认关于组织的具体知识,确实重要才开始的那种把现代公司看作黑瞎的普遍观点,正是非制度研究(或者说前微观分析)传统的典型写照。
但是,仅仅从微观角度去认识组织有哪些具体作用是不够的;所需要的是对组织的市场形式、等级制形式以及准市场形式等一一加以确定,并使这些形式分别与其经济成效挂钩,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有一堆建立经济组织的主要目的还缺乏一致的认识,或者说存在着各种误解,使这项研究因此受阻而进展不大。
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势必要撰写一张经济思想史,但无论史学上最终如何解释这个问题,经济制度研究中出现了文艺复兴,却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因此尽管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在战后初期曾一度提到固体,但迟迟1960年代初,人们对事后诸葛指捉见对制度问题重新产生了研究兴趣,并再次确认了这些制度对经济所起的重要作用,自1970年代初开始这一理论又增添了有关具体经营的内容这条新的研究思路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不再把企业看作一个生产函数,而代以(或拓展为)企业是一种治理结构的概念,到1975年,归入新制度经济学麾下的各种研究已成波澜壮阔之势。此后10年,更是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在发展。
交易成本经济学只是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传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交易成本经济学以及更博大的新制度经济学可以用来研究各类经济组织的问题,但本书研究的主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特别是其企业市场,以及与此相关的签订合同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下列所有内容,从互不相关的市场交换到集权式的等级组织以及介于这二者之间的、不可胜数的混合形式或中间形式。本书对经济组织 “与时俱进”这一特点——无论是在市场内、外还是在等级制内、外——更是情有独钟。
人们已经普遍接受了新古典经济学对市场的下属看法。市场有着非凡的功能仅靠各种价格,就能把一切问题摆平,正如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所说的那样“市场奇妙无比”(1945年第525页)。然而。在评价各种准市场组织以及非市场组织内部所进行的各种交易是新古典经济学,鸽牌的观点却大相径庭。不应该把政府那套管理体制以及私下解决,带入这种交易之中,有些学者则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其他人更干脆把凡事偏离市场秩序的现象统统归结为市场失灵。直到最近对于企业中那些非标准的或自己不熟悉的做法经济学,主要还是用垄断一次来唐山,如果经济学家发现了什么,他不懂的事情,不管是这类还是那类的企业活动。就一言以蔽之,通通。科斯1972年第67页。照此看来,其他社会科学家的那种观点即认为与此相同的制度是违反社会医院的制度,也就不足为奇了。1945~1970年反垄断措施得以强制执行,正是这种学术意向的反应
。有些时候整个社会都会对没有问题吃完全否定的态度,尽管如此,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解还是日趋细致准确,随着这种理解的不断深入,很多令人迷惑的或历经叛道的做法,现在都从不同的角度得到了合理的解释,本书则提出如下命题,资本主义的各种经济制度的主要目标和作用都在于节省交易成本。
当然主要目标并不就是唯一的目标,一般来说一种制度越是复杂,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就越多,这一条在这里也完全使用,我之所以非通顺,长期强调节省交易成本是为了交往过程为以往被否定或被忽视的条件证明,据我判断,如果不把节省交易成本,至于重要的嗯中心地位,就不可能对资本主义的各种经济制度做出准确的评价,因此就需要更加关注组织而不是技术的特点. . 而不是垄断这一目标,本书将不断以不同的形式重复这一论点。
我可以断言,在过去的150年中,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展标志的全方位的组织创新,为重新评价交易成本的作用提供了保证,这种评价主要是研究如何签订合同的问题认为不论什么问题,只要能还原为合同问题,。。交换都必备的特点,这有很多其他情况从表面上看也许与合同无关,但已经深究就会发现,其实他们是同样含有合同所具有的那些特点(卡特尔组织是个例外。)。由此就会得出一个看法,即交易成本经济学,确实大有用武之地。
与研究经济组织的其他方法相比较而言,交易成本经济学有以下特点,一更注重微观分析,2,做出行为假定时更为慎重,三首次提出资产专用性对经济的重要意义,并用意解释,实际问题是更加依靠对制度的比较分析,5把工商企业看作一种治理结构,而不是一个生产函数6,特别强调私下解决而不是法庭裁决的作用,重点是研究合同签订以后的制度问题。。就大大拓宽了这一学科的用途。有次可以看出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就应该把交易作为基本分析单位就应该承认经济组织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经济组织问题的比较研究,强调的是以下基本观点,根据不同的治理结构及治理能力及有关成本不同,来选择不同的及具有不同属性的交易方式,可以节省交易成本。
有一些要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人们除了使用交易成本经济学这种方法以外,也还需要使用其他研究方法,但并不是每一种方法都同样有效,并且这些方法往往。相互冲突而不能互补。
提结论说交易成本的性质,第2节研究合同示意图,其中会交代清楚还有哪些方式能代替经济组织起作用,并且对利用这些方式要付出哪些交易成本作出分析,第3节分析各种行为假定和代理合同的那些方式之间的关系,第4节概括地介绍合同入门,只是这是本书反复强调的那些论点的基础,第5节考察在企业生活区的建设中会产生哪些问题。第6节盖落地,说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其他用途,然后进行总结。

1. 交易成本

1.1无摩擦性。

肯尼斯阿罗给交易成本下的定义是经济系统的运行成本1969年第48页这种成本不同于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属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范畴,而交易成本在经济中的作用相当于物理学的摩擦力,物理学利用五摩擦力的假定来确定,各种复杂系统的属性在诸多方面都很成功,这里毋需赘言。这种看法显然对社会科学颇有吸引力,因此引出物理系统中,不考虑摩擦的方法来说明经济学中那些不切实际的假定也具有解释力量这种做法也就不是不足为奇了(弗里德曼1953年,第16~19页)。
物理实验手段以及摩擦无处不在这一事实往往会迅速提醒,物理学家应该堂堂正正的把摩擦力计算进来,但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系统的运行成本时,却无从得到类似的提示,举例来说,在米尔顿弗里德曼论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那本著名的1953年或或者在其他人战后发表的关于实证经济学的著作中,根本就找不到交易成本的影子,更不要说把交易成本当作经济中的摩擦力了,因此尽管实证经济学原则上承认这种摩擦是一个。。实际上却无只言片语的交代。
否认交易成本的观点五花八门,远非没有对非标准的经济组织作出解释,这句话所能搪塞。没能搞清交易成本的含义之前,人们不大看重那些非标准形式的组织例如为了节省交易成本,而采取客户和地区限制搭配销售,具体订票特许经营权纵向一体化以及其他形式是可以理解的,但大多数经济学家一碰到实践中那些非标准合同,包括负债收购,价格歧视或是在行业中设置进入障碍等等都通通归属为垄断科4 1972年第67页。。普通法系的习惯看。客户和地区限制的做法只是不受欢应罢了,而从反垄断的思路来看,那属于提示顾客下面简要指出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以及政府所制定的工商企业政策,都受到了这种反垄断倾向的严重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那种把企业只看作一种生产函数的流行观点,自然也就成为主流观念了。

1.2具体解释

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经济组织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标而如何签订合同的问题而签订合同,当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有些合同内容明确,有些则比较含蓄,其中各有各的道理,问题是他们的成本各有多大呢?首先有必要区分合同签订之前的交易成本和签订合同之后的交易成本,前者是指场地合同就合同内容进行谈判,以及确保合同的履行所付出的成本,如果是一份复核合同,事前就无需做大量的工作,包括要顾及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要规定签约各方。各自做出哪些适当的让步,以取得一致,或者也可以把合同文本写得粗一些,留有余地,遇到具体问题再由双方仔细敲定,这种做法不是事前规定好哪些问题,应该如何来解决,那样说毕竟大而无当也不切实际,因此还是等发生具体问题时再想对策来的实际些。
要确保合同得以履行,可以采取几种方式,其中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共同所有制,如果市场交易双方都想唯我独尊,不用商量,签约时就会遇到重重困难,为避免这种结果,双方也许会放弃市场交易的做法,而改用建立一个组织在组织内部解决问题的办法。当然这种做法又会带来它自己的问题(见第6章)。此外,企业内部事先规定的保证,合同得以履行的那些措施有时也会被看作对方能信守承诺的一种标志,这样在遇到问题时,双方再次按说话算数的态度进行交易以上这种,这些正是研究“非标准”合同问题的核心所在。
大多数研究交换问题的理论都假定对各种合同纠纷法律上已经规定了有效使用的规则,法庭自会合理合法地做出明断,且成本较低。所以这些假定给律师和经济学家们打开了方便之门,使他们呼吁在为首先你考虑各种可能性而劳神,这些可能性指的是各个交易会绕过或甩开国家的治理结构,用私下解决的方式来处理各种纠纷,有次在经济学家和法学家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分工及经济学家关注的只是分工和交换能提高经济效益,法学家只负责推销合同法的技术细节。
“法律中心论。”的传统反映的是法学家的倾向,他认为“这些纠纷不应该就地解决,而应该‘提交’给一个专供发表各种意见的论坛,并且应该按照某一权威性机构及国家资助的专家所提出的补救措施来处理。”(加兰特,1981年,第1页)。但是实践中的做法却与此相反,绝大部分纠纷包括很多,按现行法律规定本应提交法庭来裁决的纠纷都是靠息事宁人,自认倒霉或其他类似方式来解决的。(加兰特,1981年,第2页)
关于法律中心论的假定,并不真实的判断秩序,举一个简单交换模型的例子即可证明,因为简单交换模型无法哈哈。。。说过累累。整个水落石出,只是关心一个问题,在这种私下解决中法律和经济学。坐壁上观了。出现这种局面非常不幸,因为在很多场合有关纠纷,各方本来可以想出购买的解决方法,而那些法律专家只会凭着对这些纠纷的一知半解,生搬硬套一般的法律规定。加兰特,1981年,第4页)
这个问题就其实质来说与卡尔洛尔林1931年论合同的著作所讲的并无大的不同;如果说有区别,也只是从那时代起,人们就彻底的回避这个问题了。战略法律中心论有其局限性,合同签订后会发生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局限性的干扰,法庭的裁决并不都能得到遵守,因此合同签订后所发生的成本也就在所难免了。因此,交易成本经济学坚定地认为,与签订合同有关的各种成本都应该受到同样的重视。
签订合同后的事后成本有以下几种。1.不适应成本,即当涉及到青木正彦所说的“合同更曲线”(1983年)即交易行为逐渐偏离了合作方向,造成交易双方互不适应的那种成本;2. 讨价还价成本,即如果交易双方想纠正事后不合作的现象,需要讨价还价所造成的成本;3. 建立及运转成本,即为了解决合同纠纷而建立的治理结构(往往不是法庭)并保持其运转,也需要付出成本;4. 保证成本,即为了确保合同中各项承诺得以兑现所付出的那种成本。
因此,我们假定要达到一项合同,需以X方案为前提,但应交易双方都有先见之明(或者说互相充分了解),他们发现其实本该实行的是Y方案,但是要从X过渡到Y,也许已经很难了,一旦这种相互依存的利益关系被切断,就很容易引发双方强烈的自私自利的讨价还价。会分别使用城府很深的韬略。如果把问题交给另一个讲理的地方来解决会有所帮助,但那样做,交易双方又需要去适应那种新的环境,如果双方都估计错了,他们都会感到难以完全适应这个新环境,因此他们又会从Y方案改用y’方案。
以上这一切错综复杂的因素,说明签订合同所付出的事前成本和事后成本是互相依存的,其实在理论上我们。实践中你也一定会轻言下回有事,然后相继得到了,而且要计算这两类成本也往往很困难。不过,由于只有通过制度的比较。也就是把一种合同与另一种合同进行比较,才能估计出它们各自的交易成本。因此,说到交易成本的计算问题,其困难也不像初看上去那么大。因为,只要比较出哪个大、哪个小即可。不一定非要算出具体数值来。正如赫伯特·西蒙所说的那样,要比较两个独立的结构性方案,用一种相当简单的方法就足够了——“进行这种分析往往用不着复杂的数学方法或求出其边际值来,一般来说,只要提纲携领地简单加以说明即可,无需向边际分析所要求的那样非得讲出在什么条件下,这两种交易成本才能达到边际相等不可”(1978年第6页)。即使要分析实际例子中的交易成本,也几乎没有人想要直接算出其大小来。相反,研究实际例子的目的,只不过是想搞清楚,这些组织内部关系(签订合同的实践及治理结构)与交易成本理论所预言的、交易中各种属性的要求是否一致而已。

1.3在更大范围内研究交易成本问题

本书集中研究的是如何节省交易成本的问题,但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应该扩大研究的范围,把交易成本看作这一范围的一个组成部分来研究。这个范围所涉及到各种有关因素——需要时我会提到这些因素——如下:
1. 假定待出售商品或待提供服务的性质不变,只要把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放在一起考虑,就会遇到怎样节省成本的问题;由此必然需要对它们进行测度。
2. 从一般意义上说,生产会提供这些商品和服务的目的本身,就是一个决策变量,它能影响需求并影响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大小;因此在计算成本时,应该把这种目的也计算在内。
3. 交易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顾客的习惯,及社会风俗等等——中进行的;因此。从一种文化背景下的交易转变到另一种文化背景下的交易,必须考虑这种文化背景的作用。
4. 这种观念所依托的一般立论基础是竞争的效率:一是竞争方式本身或多或少要讲一些效率,二是通常竞争才能把资源转移到效率更高的部门。这种观点说起来振振有词,特别是从5年和10年后的长期结果上看,更显得在理。当研究进化选择过程的理论,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后,更是支持了这种从直觉出发得出的观点。而交易成本理论也因此而得到了正统观念为基础的进化论经济学家的全面批驳。(纳乐逊与温特1982年第356页至370页),虽然在其他问题上,后者强有力的支持了交易成本理论(第34~38页)。
5. 不管私人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成本、社会收益之间存在哪些区别,如果要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还是应该把社会成本、社会收益放在第一位。

2. 合同示意图

与交易成本经济学关系最密切的专业化领域是产业组织。因此本节将对研究产业组织问题的一系列前沿理论,以及交易成本经济学与这些理论的关系进行考察。
研究产业组织问题,为的是对合同所服务的目的进行考察交易,双方签订合同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研究产业组织也和研究其他问题一样,首先需要搞清楚建立产业组织是为了进行垄断还是为了追求效率。图1-1所示的合同图,首先就这一点进行了区分。

2.1垄断式合同

从图提纲一课时打车和月有各种方法的方法,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垄断式合同,另一类是效率是合同。这两类合同都涉及到同样使人感到困惑的问题:用更复杂的合同(包括经济组织这种非市场形式的合同)来取代古典型态的市场交换——即以同一价格把产品卖给所有的顾客,而不存在任何限制——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垄断是合同之所以背离古典模式,是为了形成垄断;至于效率是合同则相反,他悖离古典模式是为了节约成本。
notion image
从图中可以看出,签订垄断式合同共有4种方式,可以分为两组,第1组考察的是客户和地区限制、转手加价、排他性交易、纵向一体化以及类似的其他方式,第2组则考察上述措施对竞争对手会造成哪些影响。
用“杠杆”理论来解释合同,以及用价格歧视来解释,为什么要签订非标准合同,这两种说法都只看到顾客这一方面。理查德·伯斯坦认为杠杆理论与反垄断经济学理论中(较早的)“哈佛学派”有关,而价格歧视则与该理论的“芝加哥学派”有关。所谓杠杆理论是指初始垄断权力形成以后,借助签订非标准合同是扩大、充实这种权利。尽管大多数经济学家不相信杠杆理论。但它却受到很多律师的欣赏,而且在法学观念和法庭判决记录中到处可以看到它的影响。
将价格歧视来解释非标准合同的理论认为,不是垄断权并不会变的。因此价格歧视不过是是简单的垄断,权力得以实现,即变成实际垄断权力的一种手段而已,在标准合同的这种解释是由阿龙布莱克特与爱德华利瓦伊在分析搭配销售,956年以及乔治斯蒂格列在研究要求搭配采购问题时,1963年分别提出来的。搭配销售要求搭配采购都是销售者为达到一定目的的所采取的手段。可以凭借这些手段,根据消费者的不同情况,为自己顺便要卖的产品,规定不同的价值,由此把消费者剩余变成自己的金钱。
至于另外两种垄断方式,是考察实践中人们是如何利用非标准合同方式对付竞争对手的。采用这两种方式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现有大企业的实力对已有的或可能建立的小企业形成优势,以直接扩大自己的垄断权利。主要有乔·贝恩(1956年)提出动议进入障碍理论,就长期以来固守这一观点。这一理论的早期观念,受到了以芝加哥学派为主的严厉批评。他们指出,早期观念有两个主要问题。其一是太僵化,其二是没有搞清楚要把这些理论讲透到底需要明确哪些基本前提。近年来出现的战略行动理论解决了进入障碍理论的很多问题,该理论直接使用投资与信息不对称这一命题,承认时期间属性的作用,并指出了名誉效应的各种特点,这样,就有可能把签订非标准合同作为手段,来“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因此这种手段也就极有可能令人感兴趣(萨洛普与谢夫曼,1983年)。
除了最近关于战略行为的理论以外,所有通过合同达到垄断的方法都可列入新古典经济学阵营,即认为企业只不过等同于一个生产函数。正是这种按照工业技术所能达到的范围来给企业划定自然边界的理论,才使人们认为,依靠非标准合同来扩大企业势力范围的任何行为,都被视为意图垄断,且能形成垄断。二次大战以后人们普遍用这种应用价格理论来解释产业组织问题。正如科斯所说,讲授产业组织问题的一流教科书——是乔·贝恩(1956年),再一个是乔治·斯蒂格勒(1968年)——都引经据典般地使用这种理论。我在本章1.1节提到,之所以会有那种对于强制使用反垄断法默然置之的态度,也是基于这种理论。与此相反,大多数研究战略行为的理论则更重视企业治理结构所起的作用(见第14章)。为了突出说明这两类垄断的区别,我在图1-1中以PF曲线为分野;曲线上方代表过去提出的生产函数理论,下方代表最近出现的、通过签订合同实现战略行为的理论。

2.2效率式合同(p57)

我称之为新制度经济学的大部分内容,都可纳入效率式合同这一概念之中。利用效率是合同这一概念,可以区分以下两种理论:一是强调激励组合的理论,二是强调节省交易成本为特征的理论。激励组合理论重点研究的是合同签订以前的问题。因此,采用新的产权形式以及签订内容复杂的合同被解释为致力于解决因产权形式太简单、签约方式太陈旧所造成的缺乏激励机制的问题。关于产权理论的文献,特别要提到以下作者的著作:罗纳德·科斯(1960年)、阿门·阿尔奇安(1961年,1965年),哈罗德·德姆塞兹(1967年,1969年),面列昂尼德·赫尔维茨(1972年,1973年)迈克尔·斯潘塞与理查德·泽克豪泽(1971年)斯蒂芬·罗斯(1973年),迈克尔·斯潘赛与威廉·麦克林(1976年)以及詹姆斯·米尔利斯(1976年)等学者的著述则创立了代理人理论。
这种产权理论强调所有权的作用至关重要,他认为资产所有权包括三项权利:资产的使用权,获得资产收益的权利,改变资产形式以及(或)实体状态的权利(富鲁波顿与佩约维奇,1974年,第4页)。维持这些权利正常发挥作用,通常还要假定(一般是隐含的,有时则明确说出)资产如何使用,要根据其所有者的意图而定。但这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一、合法的产权结构受到尊重,二、代理人不得自作主张,必须奉命行事。
垄断式合同这个概念已经说明了以追求垄断为目的并能实现垄断的非标准化交换行为;尽管如此,上述产权理论还要进一步追问,如果产权分配有误,是否会造成资源配置不当?但是要重新解释产权的内涵——这也许颇费口舌(或者不能用平常那种解释方法)——其实也就是要说明,到底什么是非标准化合同。换言之,之所以用复杂合同来取代一系列单个合同,其道理在于谁能运用这些剩余提供最大的产出,就把控制剩余的权利交给谁。
代理人理论,特别是早期的代理人理论,强调的是委托人在签订合同以前就完全了解代理人在履行合同时会给委托人出哪些难题。因此,尽管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会削弱利用激励机制,但这一点在两权分立时已被充分估计到,并将完全反映在新股票的价格之中(詹森与麦克林. 1976年)。从这一点来看,将来不管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足为奇;而且可以把所有与签约有关的行为通通纳入到事前合同的激励之中。
迈克尔·詹森对这一问题做过全面的、具有广泛影响的评论(1983年)。事实正如他指出的那样,代理人理论在以下两个方面得到了发展。其中之一它称为实证性的代理人理论。其中,“诸如资本集约度、资产专用程度、各种信息成本、各类资本市场以及内部和外部的劳动市场等等,都属于签订合同的环境因素;正是这些因素与各种监督成本,保证合同对于履行的成本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按哪种形式来签订合同”(詹森1983年,第334~335页)。这种实证性理论反复强调一点,即只有自然选择过程才是可靠、有效的过程(法玛1980年,詹森1983年第331页,法玛与詹森1983年第301、327页)——这种观点把阿门·阿尔奇安对经济学的发展所做的经典性的但又非常微妙、非常谨慎的论述,奉为最高权威。
詹森把第2类代理人理论称为“委托——代理”理论(1983年第334页)。这种理论的数学味道较浓,并且特别强调事前的即合同签订以前的激励组合机制的重要性。近来这种理论已被称为“机制设计法”(English.)。这一研究所遵循的思路,与研究合同的早期理论的“待定索取权”(contingent claims)非常近似;但他承认,私有信息的问题会使签订合同变得更为复杂,因此现在这种研究又超过了早期那种理论。如果私有信息得不到充分透彻的解释,那么激励组合机制的问题就会复杂化(关于合同的待定索取权理论却不这样认为)。但是在其他方面,机制设计理论与合同研究中的待定索取权理论则非常相近,对于签订合同时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两种理论都主张用全面的事前讨价还价的方式来解决,而且两种假设都认为法院的裁决是有效的。当然,这两种理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追求效率而不是垄断。
交易成本理论还有一种理由并不充分的假定,即人们之所以签订非标准合同,目的也是为了追求效率;但其重点是研究合同履行阶段中的问题,如图1-1所示,交易成本方法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治理结构问题,二是具体操作问题,本文重点是研究前者,但这两者同等重要,事实上也是互相依赖的。
交易成本经济学像产权理论一样也承认所有权的作用非常重要,但他进一步认识到绝不可忽视签订合同以前极力组合机制所起的作用,但是尽管参加理论和机制设计方法都沿用法律中心论的传统交易成本经济学,却对法院的裁决是否与效率要求相符,提出了质疑,嗯,并因此将关注的重点转向私下解决,他的质疑是人们是不是应该根据不同的条件根据有此所作的不同决策以及待解决的纠纷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来建立不同的制度呢?根据这种质疑交易成本经济学,又给所有权理论和机理组合机制理论增加了新的内容,认为合同签订以后的制度即事后支持制度才是更为重要的。P61

工商一体不分家

中国历史的循环就是这样的。工商兴国,然后转变以农为本。然后弱化工商,后国民贫困。
为什么外国人很强大,草原民族都是擅长经商的,经商的一个重要特质是特别讲究呈现。法律程序的人还能够相互合作的比较痛快,才能带来工商业的繁荣,进而掌握高科技手段,碾压落后的农业文明。
草原民族的崛起之路就是和周边文明发生密切的交换关系。家里严格的信用体系。最终呢能够率先掌握,抓紧时间做文明的最新科技成果,战力强大的武装。从而对落后民族形成碾压性优势。
我们的同邻居朝鲜就是一个非常注重农业的国家。
我突然在想一个问题,现在的孩子们太可怜了,他们除了在学校里边被动接受知识,就是整天在手机上面主动接受网络规定的内容,可是所有这些内容都是国家来主导,就国家的总负责人只有一个说来说去,就是一个人在控制他们所有的信息,却让我想起了。那个“老大哥在看着你”。作者是英国人乔治·奥威尔《1984》
当一个人只能在学校或在网络上回的信息,而所有这些信息学校是按照某个人的指令运行的销售,指定的内容和网络上的信息是经过严格筛查之后的信息,而是按照某个人的喜好来决定的信息,而这个人呢,当然是非常聪明优秀的是宇宙中最伟大的金正恩领导人,金正恩领导人是永远不会犯错的,可是万一是像特朗普这样会犯错的领导人呢,或者是万一金正恩领导人双眼一闭啊,进入了梦中,说了句梦话呢?那后果就不堪设想,有人说啊,国家民族的一小步,一个尘埃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大山,假如跟着一不小心说了一句梦话,那么就可能影响朝鲜国,3,000万人口一辈子。
咱们中国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英勇无比,一辈子也就没犯几个错,但是犯的错导致无数人丧生。什么大跃进?这是什么?文化大革命?害死了多少人?练他自己的老婆,孩子全都害死了。当然也可以说是故意杀死的。毕竟老头可以换,孩子可以生,要他们干嘛,该死的家伙。

ba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