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W3h格式写作
7W:what 指目标与内容,包括主体,目标,机能,性能等;
吵架是指激烈的争吵。也只脱离了理性讨论,完全靠感情冲动来驱动的言语对抗。
why 指原因,包括任务,期望,背景,技术等。
分歧超出了自己承受的范围,导致情绪占上风,把观点当成了本我;或者是。缺乏对程序的信任,导致不相信能够用理性讨论来达到目的,不得不采取激烈的手段,来展示自己的需求;或者是,自己的表达能力不足,期望过高,因对自己表达能力不足,会对他人理解能力期望过高导致被误解,产生愤怒情绪,并迁怒于人。
who 指人员,包括制造,行销,流通,负责的主体等。
一般都是有激烈利益争执的人和对群体期望很高,但自己能力又不足的人。容易愤怒的人往往对自我要求低,对他人要求高,或者说缺乏对自我约束,缺乏自尊自爱。可以认为个人涵养差的,不重视,不珍惜羽毛,不重视名誉的人才会恼羞成怒,用激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where 指场所、空间、地点类,包括 环境,市场,区域,渠道,网络空间/论坛等。
吵架的空间有两类,一类是有重大利益较量的场所,一类是,完全的娱乐场所,只是为了情绪宣泄。
when 指起止时间点,包括总期限,时机,预期时间范围等。
什么时间容易吵架?一般在人比较疲劳的时候容易情绪崩溃。和有关建立较量的时候,那是会主动介入吵架的。对娱乐期望比较高的时候,也容易情绪失控。
whom 买家,消费者,接收者,利益相关者。
对于爱吵架的人来说,刺激性的环境是重要的计划因素。如何避免群体进入吵架状态(避免效率下降,浪费所有人的时间,妨害目标的达成。),自然可以用提高群体素质,选择和高素质的人打交道的方式,来减少和避免吵架,但,从另一方面讲,改变人其实是很难得,我们不得不接受一部分有瑕疵的人,这个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的避免彼此刺激,不要挑战人性,不要产生有应激因素的环节。或者说避免环境中的应激因素。
which 附属品。
使群体保持平和理性的沟通,避免吵架(爆烈、冲动的争辩。)。给人能够带来特别愉悦的体验,使得做事更容易达到目的的同时,体验到一种成就事业的快感。所以,避免吵架,意义重大。
3H:how to 如何做,指方式、方法和手段、手段集合、实现过程/流程,包括集体方案,详实计划,战略方针。
要想尽力地去做到不吵架,方法可能有很多。其中,罗伯特议事规则有详尽的安排。首先呢,减少了分歧因素,以动议为辩论中心,大家只讨论特定的话题。把问题的前提条件界定的足够清楚,大大减少了分歧,降低了对个人表达能力的要求,使得群体能够产生观念的共振。
其次呢,在辩论程序上,他要求每个成员的发言必须面向主持人,减少了成员之间的刺激因素,而主持人呢,不允许参加辩论,所以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主持人和成员之间的正面冲突,所以,罗伯特议事规则在程序安排上,做到了尽量减少对任何成员的不良情绪刺激。
再次呢,结果认定不以谁的嗓门大来决定,而是靠投票逼迫,每一个想通过大嗓门来达成目的的人,不得不放下身段,努力的讨好啊其他中立观念的参会者,努力的提高自己的表达水平来争取自己的利益,使得自己的利益和自己个人的修养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他们有动力呢提高自己的修养,降低自己。不会降低对自己的要求。珍视自己的声誉。
最后,它有非常严格的辩论礼节,能够做到(对刺激因素的)早发现,早预防,早制止。详见 《辩论的礼节》。避免了等到
how much 价格成本,时间段长度、精力、人员投入,投入产出,综效成果,
这个议事规则既然这么好,那么,有没有缺点呢?
首先,罗伯特议事规则是一个工具,它对操作它的人有要求,请看我的《工具与人》工具和人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其次,罗伯特议事规则是非常逆天的工具,能够突破人的认知极限,产生不可思议的决策能力。参考美国电影《12怒汉》(1957年)。这也意味着,它不符合人们的常规生活经验,需要改变人的生活习惯。
再次,对于没有经过训练的人来说,参加协商会议的门槛,还是非常高的。所以,要想用好这个工具,就像农民播种,以前是手工做,现在机械化自动完成,看似都是“播种”,其实,操作上几乎完全不同。以前的经验完全作废,所有程序,从新来过。这也意味着,有个过渡和适应的过程,以及,所有成员要有决心,挺过难关,适应新的决策方式。
how many 负面效益,各种量(问题,业务,工作)。
除了上面罗列的罗伯特议事规则固有的缺点,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导致它不被人知)呢?也是有的。普及罗伯特议事规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首先是因为,网络禁止传播。政斧 希望在控制范围内传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技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团队的组织、决策能力,故受到当局的强力打压,所以,这就注定了它的传播不像其他的知识那么方便便捷。
还有,国内的互联网为代表的基础配套相对比较差。因为,大多数人都不曾听过这个东西,所以,无论实体会议室,还是网络会议软件,都没有做适配——没有会议软件设计一个非常好的匿名表决程序。这相对来说互联网的巨大发展,很不相匹配的,也许这有言论环境的原因吧。
罗伯特议事规则是用英文总结的。英语相对来说是精确语言,而汉语不是精确语言。语言的差距给使用者也带来了非常大的困扰。尤其是对于不懂英语的人来说,这个挑战更大。甚至是难以克服的困难。
国人的学习能力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远远要比想象中更困难。不是语言能够说服的,他需要强烈的示范,带动。可是,国内很少和能够建立一个非常好的示范环境。如果人家用的好,自己就悄悄的用来发财了,干嘛要告诉你?如果人家用的不好,那么,你去这样的示范环境中也得不到一个好的观察。更何况,决策类的一般都涉及秘密,任何组织和单位也不可能随便地邀请其他人去旁观。即使别人有心邀请你去旁观,也担心(完全不懂程序的)你,去了之后会坏了人家的事儿。
所以,尽管大家对高效理性的沟通有强烈的需求,罗伯特议事规则又能非常好的满足这种需求。但是,100多年的传播,都非常的失败,相对来说,蒋经国在赣州的传播最为亮眼,可是,时间过去这么久了,蒋早就过逝了,曾经共事的人,即使活着,现在也上百岁了,肯定也都忘完了。